在2019年的艺术市场上,寓藏于用的老宣纸如同往年,占据拍卖小板块中的一席之地。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4刀老宣纸在今年嘉德四季迎春拍中拍出8.26万元,是今年截至目前宣纸拍卖最高成交。在地方小拍中,宣纸则不乏流拍的现象。对比七年之前的收藏市场,一刀“红星牌”公私合营时期四尺黄料夹宣曾以38万元成交,平均一张的价格达到近4000元。业界人士普遍感到宣纸“一纸千金”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了。据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李存伟介绍,在市场红利期,中高端产品和礼品市场曾经占企业30%的销售额;宣纸市场大环境不景气的当下,开发文创、企业定制成为红星老品牌的新出路。
市场波动
作为书写工具本身,宣纸始终属于一种圈层、小众文化。而文房四宝之一、书画艺术载体的属性,让宣纸收藏市场随书画市场而变。
据艺评家齐建秋介绍,老宣纸拍卖自拍卖形态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以来始终有之,一般被置于“古籍善本”专场或“瓷杂”等小板块中。伴随着书画市场天价频出,宣纸收藏市场也在2011-2014年迎来收藏热。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嘉泰春拍上,1984年红星龟纹净皮宣纸(10刀)附原纸箱最终拍出20.7万元,折合每刀2.07万元。2012年,北京都市联盟拍卖会,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红星牌四尺黄料夹宣,被认为现今仅有一刀存世,拍出38万元的高价。
作为最为熟知的宣纸品牌,红星宣纸的收藏价值早已被视为业界标杆,也代表了宣纸市场的风向。谈及红星宣纸近年来的市场表现,李存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11-2014年是最火爆的时期,红星宣纸在拍卖市场上也屡创纪录。随着书画市场的回调,2015-2016年销售陷入低迷。2017-2018年业绩恢复增长。受淡季影响,今年上半年销售有所回落,通常的旺季在9月。”
“宣纸市场基本上是面对书画家的购买需求,也有一些老纸爱好者会进行有序列的收藏。如同酒越陈越香,宣纸也是越老越好。一些经销商也会根据手头财力情况有意囤货。” 齐建秋指出。
寓藏于用
上购物网站搜索“宣纸”,十几元一刀的,被标记上“学生”、“初学者”等关键词的纸品比比皆是。
在业界人士看来,低于千元一刀的“宣纸”并非宣纸,应叫书画纸。“严格意义上讲,宣纸特指产于古宣州,即今天安徽宣州市境内的纸。”纸商汪海峰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道,“宣纸总体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真正的宣纸是由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制成,市场上绝大部分所谓的宣纸都是由龙须草纸浆制成的。书画纸是通过化学原料强漂出来的,从原料到成纸只需几天时间;好的手工宣纸则有100多道工序。目前,在安徽泾县只有为数不多的知名品牌厂生产,其他百余家小厂及作坊多数生产书画纸。”
据了解,受原材料和工艺的限制,好宣纸从原材料制作到整个产品的完成要花将近三年时间,且无法大规模增产,年产量在600吨左右,其中大部分用于出口。李存伟指出,随着人力物力成本的增长,红星宣纸每年的价格都有所上调,目前的制作成本差不多是1300元一刀。
一般来讲,宣纸存三至五年才进入最佳使用期。画家的笔墨对其质量最为敏感。“真正的好宣纸发色好、拉力强,耐反复渲染,比较见笔触。龙须草书画纸比较松,有些纸画出后墨色灰暗,不宜反复染。纸不在于厚薄,而在于松紧。”艺术家李晓松指出。
正是由于工艺性、稀缺性和时间赋予的价值,宣纸的收藏属性始终存在。
行业瓶颈
宣纸市场中也难免有造假问题,涉及真纸造假画和纸品以次充好等方面。
齐建秋指出,为了仿制近现代画作,一些造假者往往也会购买相应年代的老宣纸,做足“功夫”以从纸张上逃过鉴定。
一些富有价值的纸品本身常常被以次充好。据了解,网售红星宣纸常有侵权现象发生。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曾发声明指出:“网络销售中,部分文房四宝从业者采用各种手段依附、冒用‘红星’宣纸的声誉来误导消费者。”对于书画从业者或收藏者而言,鉴别宣纸品质也是必备基础。汪海峰指出:“机器造纸产量惊人,价格便宜,但用机器纸做习作可以,出作品不行。判断是否是手工宣纸最基本的方法是看纸的背面是否有刷痕。因为手工纸是在墙面上晒干,机器是烘干。”李晓松也有其经验之谈:“有些厂家在纸上盖印时,会注明棉料还是净皮。不要太相信,那是不准的。需要自身有鉴别力,好货不便宜,用的多了,靠手摸和用口水点在纸上就能辨别纸的品质。”
在李存伟看来,宣纸制造作为传统的手工产业,行业的发展瓶颈还在于“人”。“现在工厂里工人的年纪普遍偏大,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一行,传承遇阻。此外,来自机器化生产的冲击、比价,也影响了市场。”
逆市之中,这家宣纸龙头企业仍在谋求上市之路。“曾经靠中高端产品和礼品市场30%的销售额,随着书画环境归于理性而趋于缩水,我们通过企业定制纪念版本和文创开发来弥补。围绕宣纸开发精细化、小包装化的产品打开公共消费市场,着眼于2021年的上市计划。”
业内人士依旧看好宣纸市场的未来。汪海峰表示,“随着美育和书画市场的发展,这一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老工艺也将有更大的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文 贾丛丛/漫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