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仁和药业发布公告称,拟转让仁和药房网15%股权,仁和药房网不再并入公司财报。双方经营模式不相协同,未达到协同目的是仁和药业给出的转让股权原因,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业绩亏损是仁和药房网被出售的主要原因。在处方药销售政策尚未明朗的当下,医药电商普遍存在盈利难题,未来仁和药业或将逐渐剥离仁和药房网。
股权被出售
在被收购的第四年,仁和药房网部分股权被出售。根据公告,仁和药房网是仁和药业持有60%股权的控股子公司,转让15%股权后,仁和药房网将不再并入仁和药业财务报表。
仁和药业和仁和药房网的渊源要追溯到2015年。
仁和药房网原名为药房网,是由北京京卫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卫元华”)出资创办的网上药店,也是国内首批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网上药店。2012年,药房网开始布局移动端,在移动端拥有药房WAP站、App以及微商城。2015年,药房网线下在全国建立500余家药店,实践“网上订购、药房配送”的模式。
仁和药业是一家典型的OTC医药企业,早年通过重金砸广告成功打造出家喻户晓的“优卡丹”、“妇炎洁”以及“仁和可立克”等品牌。不过,重金销售的模式并未能长期支撑仁和药业业绩,2012-2013年,仁和药业营收净利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12年仁和药业营收下滑10.84%,净利下滑21.15%;2013年下滑幅度加大,营收同比下滑13.8%,净利同比下滑23.99%。
仁和药业此前传统的渠道市场在于连锁药店等零售终端,互联网医药电商的兴起,让这类OTC企业看到了新的转型机遇,2014年仁和药业全面布局互联网产业链。2015年12月,仁和药业通过收购京卫元华的方式进入医药电商,京卫元华旗下的药房网也正式更名为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京卫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洪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仁和药业“大健康战略”布局中需要B2C模式的补充,仁和药业自建B2C平台,需要在资质审批、团队建设、品牌推广、经营模式等领域付出较大成本,收购药房网可以节约成本。收购完成后,药房网将成为仁和药业大健康产业链中的一环。然而,时隔四年,仁和药业开始出售仁和药房网部分股权,这也被业界认为是仁和药业剥离仁和药房网的开始。
业绩不佳
根据仁和药业的说法,因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加上公司的经营策略与仁和药房网公司的经营模式不相协同,造成仁和药房网几年来经营状况与公司投资战略产生一定差距,未达到战略协同目的,公司决定转让仁和药房网部分股权。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业绩不佳是仁和药房网被出售的主要原因。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部分股权被出售主要是因为仁和药房网业绩不佳,股权转让后,仁和药房网不再并入财务报表,仁和药业的财报也会好看一些。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仁和药房网曾经实现过盈利,仁和药业对仁和药房网也做出一系列规划。根据此前李洪波对外公布的数据,药房网2014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超过10亿元,实现数百万净利润。2015年上半年,药房网销售额近4亿元,其中70%来源于线上订单,同比增长30%。
仁和药房网的盈利持续到被收购后。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仁和药房网实现营收3.9亿元,净利357.1万元。同年,仁和药房网发布全线发展战略,仁和药房网将借助仁和药业的资金及品牌支持,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国收购3000家门店做体验店,并推出移动医疗服务。
仁和药房网的盈利并未一直持续下去。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仁和药房网实现营收3.98亿元,亏损1665.6万元。除此之外,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接近仁和药房网的人士处获悉,此前制订的三年收购3000家门店的计划也难以完成甚至出现搁置情况。
针对仁和药房网从此前盈利到如今亏损的原因、3000家门店完成情况以及公司未来对仁和药房网的规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仁和药业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相关回复。
盈利难题待解
对于仁和药房网股权被出售业界有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处方药销售政策尚未放开的情况下,医药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盈利难题,仁和药房网也难逃其中,业绩不佳导致股权被出售。另一种说法则是收购几年后,仁和药业在品牌建设、经营模式上对医药电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建立,逐渐剥离仁和药房网后投入更多精力发展旗下医药O2O平台叮当快药。
国内医药电商可以被分为B2C、B2B以及O2O三种模式。自2014年以来,医药电商几经起落,2017年处方药严禁网售的新规出台后,医药电商的前景更是难以评估,医药电商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的上市则揭开了医药电商的盈利真相。111集团包括B2C模式的1药网、B2B模式的1药城以及从事互联网医疗的1诊平台。其中,1药网是国内首批在线零售药店,也贡献了111集团的主要收入。111集团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111集团营业收入7.3亿元,亏损1.3亿元。
据了解,目前医院依然是药品尤其是处方药的主要销售渠道,在处方外流较为困难的市场环境下,药品零售的市场份额较小。此外,中国线下药店密集且完备,消费者需求在线下能即刻被满足。医药电商需要较长时间的配送,无法满足感冒发烧等小病需求的即刻性。没有急迫需求的大多为慢性病用药,但这类药品大都是处方药,很难从医院流出。
在赵衡看来,目前市场上所有的2C模式(B2C或O2O模式)都是以互联网高补贴冲流量的模式来运作,短期内营收会出现快速增长,但药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用户目的性非常明确,很难会通过爆款来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此外,由于中国药店可及性强,一旦费用的补贴不存在,用户的需求便会消失。“网售处方药政策一直未放开,处方外流未能实现,医药电商很难实现盈利,即便是依托非药品业务模式获得一定收益,未来也会面临较大瓶颈。而面向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的B2B业务表面看来可以获得一定体量并减少亏损,但随着大型药店的并购日益激烈,小型药店数目日益减少,市场需求会逐渐减少。”
对于未来是否会逐渐甚至完全剥离仁和药房网,加大力度发展叮当快药,仁和药业方面没有给出回应。但在赵衡看来,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仁和药房网想要得到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相较于仁和药房网来说,叮当快药近两年发展迅速,多次获得融资,在医药电商行业未能实现可持续盈利模式大背景下,出于成本考量,仁和药业或许会剥离仁和药房网,加大力度发展叮当快药。”
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文 贾丛丛/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