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书法、篆刻、诗词与绘画的完美结合。经过岁月的变迁,很多流传至今的古瓷器都零落成片,但这些碎片中依然处处彰显着中国传统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潘家园内的商户刘北就是这样一个醉心碎瓷片收藏的人,她不仅收藏碎瓷片,还将残破的碎瓷片做成古瓷饰品,康熙官窑的戒指、雍正官窑的吊坠、乾隆官窑的胸针……在刘北的店内这些古老碎瓷片仿佛在银饰的包裹中再获新生。
说起刘北与碎瓷片的缘分,还要追溯到19年前的2000年。那时候,刘北正从事的是燃气工程的施工工作,北京前门附近的几处工地都曾是刘北的工程。“那时前门附近有很多正在施工的工地,挖出来了不少碎瓷片,我和丈夫刘采会就从工人的手中收瓷片,有时一瓶酒就能换一块,好一点的几百块也能换一块。”刘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在刘北几平方米狭窄的店内,堆积在玻璃罩内的一片片碎瓷片似乎都留存着几百年前斑驳的历史印记,或是刻画精细的官窑瓷器,或是烧制未成功而图案略显模糊的青花瓷,都描绘了那些王朝更迭的岁月。刘北表示,“不同时代的瓷器在胎制、底足、绘画等方面都各有不同,雍正的瓷器以清雅著称,同时雍正在位仅有13年,所以雍正的瓷器是清三代中价格最高,也是最难得的”。
正如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在碎瓷片收藏过程中,一些意外的小惊喜总能让刘北为之感动。一天,刘北突然发现堆积在玻璃柜中的一片瓷片裂开了,她大惊失色,以为是自己不小心碰碎了,于是赶忙拿起两片碎瓷,翻过来看到价签时才发现,原来并不是一块完整的碎瓷片裂开了,而是两片碎瓷竟然神奇般的拼到了一起。“我突然发现这两片雍正官窑的碎瓷竟然是源自同一个瓷器,但这两片是从不同的人手中收来的,而且从来不知道它们能够拼在一起,它们竟然在柜子中意外的‘重逢’了。”刘北如是说。
潘家园常常被称作是“可触摸的博物馆”,这点在刘北的店内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清三代完整的官窑瓷器,往往不是被收藏在博物馆中就是拍卖市场上动辄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的拍品,普通收藏爱好者想要亲自“上手”这类瓷器非常困难,但刘北经营的这家碎瓷片店却给收藏爱好者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触摸”的机会,便于收藏爱好者们通过碎瓷片学习和提升瓷器鉴赏的能力。
除了传统的碎瓷片收藏,刘北还将碎瓷片进行切割和镶嵌,做成碎瓷片饰品,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佩戴者们不仅从这些残缺的碎瓷片中感知不同年代瓷器的独特魅力,更能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中国历史的文化底蕴。刘北店内的古瓷饰品都由刘北的丈夫刘采会设计和切割。刘北说,“他在收瓷器的时候就会想到如何切割和设计,我觉得这或许就是天份使然”。
如今,那些封存于土壤间百年的残碎古瓷,正在刘北夫妇的手中变成件件琳琅满目的古瓷首饰,历经沧桑的碎瓷片也仿佛涅槃重生。“每一片碎瓷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能遇见它今生的主人也都是缘分。”刘北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宗泳杉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