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服贸会

北京市2018年捣毁制假售假窝点81个

出处:商经 作者:陈韵哲 网编:王维祎 2019-05-31

微信图片_20190531222904

打击侵权假冒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部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事关我国国际形象。5月31日,2019中国北京打击侵权假冒交流大会及成果展示活动在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京交会”)期间召开。2018年,北京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行政执法部门立案4666件,涉案金额1.9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43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81个。业内人士看来,现阶段打击侵权假冒仍面临新挑战,侵权假冒呈现出线上线下一体化、违法行为组织化、产销分工精细化、案件查出复杂化等特点。治理难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健全打击侵权假冒协作机制,提升执法效能监管合力。

捣毁制假售假窝点81个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侵权假冒工作,2012年,在省级层面,在全国率先成立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领域治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会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的陈言楷表示,长期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侵权假冒工作。2018年,根据机构调整的需要,经市领导批准,北京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整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目前,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29个部门。  

在此期间,对侵权假冒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2018年,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行政执法部门立案4666件,涉案金额1.9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43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81个;公安机关破获侵权假冒案件7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60人;检察机关依法批捕案件299件、涉案人员471人,起诉案件465件、涉案人员622人;审判机关受理案件423件,审结417件,判决414人。  

此外,组织开展了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治理、车用燃油专项整治等重点领域治理行动;落实《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打击侵权假冒区域协作共同指引》,强化执法协作、案情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查处了跨多省的特大生产销售假酒案、侵犯“Tiger”(虎牌保温杯、壶等产品)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假冒壳牌润滑油案等典型案件。  

在此基础上,还不断加大对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宣传。举办“2018中国(北京)打击侵权假冒交流大会及成果展示活动”,公安、海关、最高人民法院等国家部门,津冀晋蒙四地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成员单位,美、英、法、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家驻华使馆和组织,知名企业及学界专家300余人参加。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和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发布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十大案例、北京市文化市场“扫黄打非”十大案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坚定打假立场

实际上,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国际社会关注。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侵权假冒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造成危害。中国政府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的立场明确而坚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路政闽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击侵权假冒保护知识产权,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国际社会关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保护和激励创新创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中国政府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谋划、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和执法体制机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文件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推动完成《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的自修订。其中在《商标法》修订中,大幅度提高了法定赔偿数额,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最高赔偿额提高到了5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位列17,成为首个跻身全球前20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全球排名从上期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比上年提升了32个位次,改善幅度居全球第三,东亚、太平洋地区之首。

打击侵权假冒仍面临新挑战

不过,路政闽在发言中提到,打击侵权假冒仍面临新挑战。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侵权假冒成为世界性难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环境仍需改善。

现阶段,执法监管面临挑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侵权假冒呈现出线上线下一体化、违法行为组织化、产销分工精细化、案件查出复杂化等特点。治理难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健全打击侵权假冒协作机制,提升执法效能监管合力。

此外,跨境侵权假冒问题依然突出。跨境犯罪不断增多,境内、境外分工合作密切,隐蔽性、危害性加大,加强生产国源头治理,规范输入国销售网络,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协同治理的难度在加大。

再者,主体责任有待落实。生产经营主体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依法合规生产经营,同时权利人要增强主动维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路政闽认为,公众意识仍需提升,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各地对侵权假冒危害认识还不够全面、不够到位,消费者防范意识和识假辩假能力有待增强,少数消费者存在知假买假现象。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陈韵哲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