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多销,曾是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基调,多数建立在海量用户量级上。所以领跑的BAT,都是消费级业务为主。企业级业务为主的TO B企业,至少在中国市场,与三巨头差距甚远。而随着BAT全面转向产业互联网,似乎,TO B的天下,最终也是它们的。
不过,产业互联网还有另一种论调:“小而美”,原因有三重。
第一,巨头之下,平台性、颠覆性的创业,变得越来艰难,翻越BAT可能性太小。
近些年,无论是消费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创业就意味着站队,在BAT之间做一道选择题。解题漂亮的也不过滴滴、小红书、B站寥寥数家,最终能够在BAT之间左右逢源。
即便中生代小巨头美团、头条、拼多多,也得依附一家巨头,而与另外几家打的不可开交。
第二,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虽然都是互联网,但消费级业务与线下的融合较少,主要依靠轻资产、轻模式,更容易跨地域跨人群的全网、全国布局。
但产业、企业级业务,往往具有更强的区域性和专业性,必须与实体设备或者线下场景融合。比如面向北京或者上海本地的云计算企业;面向金融或者教育垂直人工智能企业;晦涩陌生的安防、农业、政务等场景。
第三,产业互联网讲究企业协同。消费级业务往往是一站式面向用户,除了BAT这样大平台,创业公司与其它公司在业务上不会有太多太深的交集,只需要给用户提供好用好玩的软件就可以了。
而企业级业务是将产业链条不断细化分工,参与者是上下游关系,产业是金字塔结构。比如最热门的云计算,就有IaaS、PaaS、SaaS三个层次,阿里、腾讯做最底层的IaaS服务,经常扶持(投资)海云捷迅、ZStack这样的“中间商”,以更好的连接客户。
看起来,小而美,专为产业互联网量身定制。如果心态好,在巨头开放姿态下,创业者完全可以依附在阿里、百度、腾讯的产业链上,闷声大发财。
除了前面提到的云计算“各司其职”,国内的网络广告市场,基本上被BATT(百度、阿里、腾讯、头条)瓜分,市场垄断能力达到85%,但仍然有大批网络广告服务商奔赴交易所,谋求资本运作。
这些低调的没听说过的企业,比如汇量科技、辉煌明天……业务重点就是“服务”,并不面向用户,而是服务广告主,更是服务BAT或者谷歌、Facebook等海外大型网络广告平台。
与其说是独立自主的互联网创业这,不如说它们更像广告领域的分销商,为BAT销售流量,为客户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因此,找准位置,典型的小而美,能够在巨头夹缝中生存,还能获得高速成长。
但小而美也有一个前提,不要碰触流量的生意。
首先,流量,无疑是巨头的心头肉,也是最敏感的竞争领域,见不得被创业者挖墙脚。
美团和阿里从朋友变成敌人,固然有创始人风格的迥异,最大原因还是业务冲突。团购伊始,侧重生活服务行业的美团,是阿里的有效补充。
但随着美团获客能力的跃升,和竞争边界的扩展,阿里突然发现,它才是更容易切入自家腹地的那家公司,这一点上可能比直接竞争对手京东还要可怕。
其次,20余年的中国互联网沉浮,流量已经是薄利多销的生意。创业第一步往往是大把大把的烧钱,而且是长期的投入,很少有创业者能熬过这个阶段。
也就在几年前,O2O是中国最火热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为了连接用户连接线下,在北京望京创业公司聚集地,出现了噱头十足的“扫码一条街”:O2O公司聘用了大量推广人员,让来往路人扫码下载。
据说,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扫码一条街”每个获客成本高达十几元。资金不雄厚的创业公司,无论如何打不赢这场战争。不然,滴滴、快的、Uber的补贴大战,微信、支付宝的春节红包大战,就不会“震惊中国人”。
流量是个黑洞,悲伤的例证刚刚发生在共享单车身上。无论卖给美团的摩拜,还是忙于自救的ofo,都曾是消费互联网创业宠儿,拿到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但凡铺摊子、上规模,仍旧没躲过入不敷出的命运。
按照理论逻辑,共享单车拥有亿级用户规模,又是高频业务,摩拜、ofo也可以从自行车拓展到网约车等大交通业务,甚至金融、电商、社交等宽泛的市场,最终靠广告、金融、增值服务赚钱。
理论归理论,这恰恰也是BAT正在做的业务。而从商业收益维度,广告、电商的整体交易量都是排他的,并且年增速都在放缓。广告主给了百度,给头条、腾讯的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巨头之前的竞争惨烈如此,何况创业公司。
说到底,流量的生意不好做,小而美注定和大规模流量无缘。在特定发展阶段、特定竞争节点,创业公司可以“豪气一把做营销”。但流量的小打小闹可以,创业公司的战略定位上,根本就不应该再以流量为核心。
创业者的小而美,不是流量和用户群的小而美,而应该是技术、产品的小而美。时至今日,拥有巨大流量优势的BAT已在强化技术、创新,小而美的企业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也有快速试错的机会。
否则,在流量被动的选择题里,创业者更没有机会了。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