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财经 > 保险

互联网人身险再遇负增长 拓客方式进入瓶颈期

出处: 作者:孟凡霞 李皓洁 网编:孟凡霞 2019-04-03

相比 2013-2015 年间互联网人身保险的高速增长, 互联网人身保险行业已结束了当初高歌猛进的时代。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8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实现规模保费1193.2亿元,同比下降13.7%,并且也出现市场集中化程度高的特点。传统人身险公司借助互联网渠道快速、低成本地接触海量客户的发展方式已进入瓶颈期。

微信图片_20190403124017

图片来源:中国保险业协会


连续两年负增长

从2013-2018年这六年间的互联网保费数据看,自2013-1016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出现一轮快速增长,2013-2015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分别为54.46亿元、353.2亿元、1465.6亿元,三年间增了近27倍,到了2016年保费增速再创新高达到1796.7亿元。不过,在2017年,保费开始走下坡路。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人身险保费分别为1383.2亿元、1193.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3%、13.7%。

而从该报告中的数据来看,银行系险企的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成绩出色。2018年开展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公司中,前10家险企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100.4亿元,占据互联网人身保险总规模保费92.2%,行业集中率较高。这10家险企分别包括建信人寿、国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平安人寿、弘康人寿、农银人寿、国寿股份、光大永明人寿、合众人寿及平安健康。由此可见,上述前10家险企中银行系保险公司居多。

不过,从业务增速方面看,2018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增长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为:复星保德信人寿、前海人寿、人保健康、合众人寿、信泰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华泰人寿、百年人寿及平安健康。由此也可看出,中小寿险公司正在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加大保险科技布局和促进互联网渠道大力发展业务。

政策趋紧

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的下降,主要源于各项监管的新规的出台。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2016年开始保险业监管开始日趋严厉。2016年原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要求自3月21日起,保险公司应停止销售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期人身保险产品。曾在电商平台热卖的1年期,甚至半年期的万能型、分红型理财产品被强制下架。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为811.35亿元,较上半年减少320多亿元。

此后,原保监会在2017年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2018年银保监会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引发行业重大变动同时也对理财型保险带来高强度打击。加之资本市场不景气也对保险收入以及保险投资造成了影响,2018年在行业转型的大趋势下,不少保险公司开始压缩趸交型以及中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进而向保障型业务发展。

同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整治工作也对互联网保险的增长造成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谈到,近期在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同时,或在某种程度也对互联网保险领域造成误伤,相比高风险的P2P产品,互联网保险产品从总体来看风险还是可控的。

拓客方式进入瓶颈期

该《报告》显示,相比此前数年互联网人身保险的高速增长,在过去两年来,互联网人身保险行业规模保费收入趋于稳定,传统人身险公司借助互联网渠道快速、低成本地接触海量客户,“线下”到“线上”转移的发展方式已进入瓶颈期。

所谓瓶颈期,从表面上看是互联网人身险保费的下降以及保费增速的明显下滑,而深层次的原因或是互联网人身险的拓客方式迎来了瓶颈。

朱俊生介绍,目前互联网保险产品中有较大一部分是传统人身险公司将“线下”的产品直接改成“线上”的方式来销售,其实产品本身并没有太多变化,换句话讲,仅仅是对原有的市场进行了一次渠道切换,而不是对互联网增量市场的一种挖掘以及对新市场的一种开拓。例如在银行保险渠道购买产品需要录音、录像,而这种“双录”流程费时费力,因此一些银行系的保险公司就有较大的动力去拓展互联网保险,将一些原来线下的业务变成线上,也由此在某种程度上规避监管以及“双录”的要求。

对于如何打破互联网人身险的销售瓶颈期,朱俊生表示,互联网保险应该去拓展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例如,利用一系列互联网场景以及互联网客户群体的特点、渠道特点去开发与消费者需求相适应的保险产品,而不是为了规避某些监管,简单的把一些“线下”业务直接转为“线上”。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皓洁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