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京津冀

京津冀创新要素如何加快流动

作者:方彬楠 白杨 网编:段跃 2019-03-26

在3月25日举办的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上,北京亮出了2018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成绩单,其中,2018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227.4亿元,增长11.8%。数据的背后揭示出北京的创新要素正在向津冀加速流动。依托于中关村耕耘多年造就的创新生态,京津冀成为了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在创新驱动经济全面转型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如何提质协同创新成为了协同发展的支撑之一。其中,创新要素的合理、高效、开放流动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目前京津冀协同创新有了提升,但目前来看创新要素还是过于集中,未来,要在推动创新要素开放流动方面下功夫。

C2019-03-27京津冀周刊1版01s001

图片来源: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津冀创新中的北京身影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的天津卡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雷尔”),是聚焦于人工智能商用服务型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以前,卡雷尔的组装工厂在北京的南六环外,为了响应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卡雷尔把组装工厂迁到了天津,但其他部门依旧留在北京的中关村。据卡雷尔CEO尹利介绍,2016年底,天津滨海-中关村设立以来,他们了解到北京中关村运营团队将中关村成熟的发展理念、优质资源、配套服务拓展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于是就考虑到把组装工厂设立在天津。“如果把公司其他部门也搬到天津,这样在距离、时间成本上更高效,于是最终把公司其他部门也搬到了天津滨海-中关村”。

卡雷尔所在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成果。据了解,两年来,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纷纷落地,园区服务不断完善。专利、技术、人才正在不断导入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年前,北京若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余良带着自主研发的巡检机器人走进百度(滨海)创新中心。如今,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位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百度(滨海)创新中心,一年来先后收获了云计算、大数据等80多个项目入驻孵化。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941家,注册资金达到104.3亿元,其中有200多家企业来自北京。

镜头转向河北保定。2014年2月18日,保定市政府与中关村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拉开了双方合作的序幕。经过一年多筹建,2015年4月28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这也是第一家在北京之外设立的中关村创新中心。

致力于现代农业科技研发的北京水润佳禾灌溉技术有限公司于2016年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目前,该公司已在保定清苑、阜平等区县开辟了研发生产基地,计划2019年下半年把公司的农业物联网项目推向市场。

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228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和机构达到总数的50%,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亿元人民币,知识产权2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3600多人。据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19年底,入驻企业的年营业额将突破20亿元。

协同创新红利渐现

事实上,无论是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还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这些仅是京津冀三地间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

据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透露,截至目前,曹妃甸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30余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达到941家,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达7300多家,2018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227.4亿元,增长11.8%。

再来看天津。2015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共引进北京项目1699个,协议投资额3920.6亿元。其中,2018年,共签约北京项目591个,协议投资额1155.6亿元;2014-2018年,北京企业在津投资到位金额超6400亿元,占引进内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

河北也收获了协同创新红利。数据显示,河北2018年全年吸纳京津技术交易额达204亿元,同比增长24.6%。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2018年,河北持续拓展协同创新,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到冀孵化转化,呈现出京津创新资源加速向河北聚集的新态势。

得益于京津冀三地创新要素的加速流动,也带动了河北创新氛围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2018年河北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总数超过6.5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00家,总数突破5000家;近两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000家,是此前历年总和的1.5倍,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在创新支撑能力建设方面,河北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99家,总数达654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亿元。

根据计划,在2019年,河北将加快构筑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积极承接京津科研机构转移,争取更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布局雄安新区,推动雄安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高新高端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同时,深入推进京津冀合作,联合设立协同创新专项资金,共编指南、共评项目、共同支持,加快打造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成果转化高地,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河北制造”的创新合作模式。

创新要素仍过于集中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推进,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批复实施为标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启动,“一核两翼”的北京城市新骨架逐渐清晰。交通、生态、产业协同等领域率先突破,三省市协同发展机制逐步落实,重点领域的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作为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京津冀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在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燕霞看来,这几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方面卓有成效,也加速了创新要素在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科学合理流动。

京津冀三地通过搭建平台,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包括创新联盟、联合实验室、创新券引导科技条件平台共享,带动了人才、技术等资源跨区域共享和流动;其次,京津冀三地围绕跨区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开展创新协作,推动一批跨区域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此外,河北与京津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相比不健全,公共服务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围绕这方面,京津冀三地开展共建共享,例如引导北京创业孵化机构在河北落地提供专业化服务,在一些产城融合发展区域,同步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合作,增强对人才吸引力等。

虽然目前京津冀协同创新有了提升,但目前来看创新要素还是过于集中。河北大学校长康乐此前曾表示,河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要加速追赶京津,河北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为此,康乐建议,应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三地共建创新要素与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开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优势资源,促进区域内实验室、科学装置、科技成果等资源共享。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京津冀在协同创新中已迈向了全新阶段,这有利于未来京津冀的产业协同,但创新要素在京津冀间的流动速度尚待增加。

赵艳霞认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创新要在推动创新要素开放流动和加快完善河北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上下功夫。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白杨/文 贾丛丛/制表

京津冀协同创新大数据

○2018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227.4亿元,增长11.8%。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达7300多家。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达到941家,注册资金104.3亿元,其中有200多家企业来自北京。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228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和机构达到总数的50%,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亿元人民币,知识产权2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3600多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