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典藏

798艺术商业沉浮录

出处: 作者:隋永刚 胡晓钰 网编:段跃 2019-03-21

由798艺术区主办的第三届“画廊周北京”将于3月22日启幕。从参展机构数量上看,27家艺术机构比去年的22家有所增加。虽然活动声势在宣传中正躁,但参展机构名单却折射出一些画廊的生存窘境:去年还在画廊周总结会上作为参展机构代表发言的杨画廊,今年因倒闭而从名单上消失;去年打造网红大展“花舞森林”的佩斯北京,今年空间面积缩减,也未见参加画廊周活动。在798园区内从业者看来,或缩减开支,或黯然离场,798画廊业难掩疲态。繁荣基本只属于少数艺术机构和艺术之外的100多家商业配套。

C2019-03-22中国当代艺术1版01s001

越来越贵的画廊周

举办三年的“画廊周北京”还是一个年轻的品牌。这场每年可以安排在巴塞尔艺博会前夕的聚会,都能给艺术区带来一阵人潮涌动的春意。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虽然活动名称点题北京的画廊业态,涵盖多个艺术区,但值得关注的是“画廊周北京”发展中逐渐形成了798艺术区的基因。

2017年,德国艺术家、作家托马斯·艾墨思(Thomas Eller)以“柏林画廊周”为蓝本,创办了首届画廊周北京,共有18家艺术机构参与。但一届过后,艾墨思随即表示离任。在发送给媒体的邮件中艾墨思解释道:“大部分的投资人想要将这个项目‘推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第二届画廊周北京,由798艺术区创始人王彦伶担任起发起人的角色,北京林大艺术中心原总经理王一妃任执行总监一职。

成为798品牌的画廊周北京,展览内容呈现出当代艺术面貌,“邀请加审核”的展览阵容则折射出798画廊生态变化。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从参展机构数量上看,27家艺术机构比去年的22家有所增加。今年退出画廊周北京的有佩斯北京、杨画廊、艺琅国际3家,而新加入的参展机构有林冠艺术基金会、拾万空间、松美术馆、星空间、Tabula Rasa画廊,以及几家受邀而来的国外画廊。

对于画廊周北京各方面变化,王彦伶在发布会上介绍,画廊周的人流量以及画廊成交额在逐年增加,今年还将新增三个单元。

而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相关画廊负责人处了解到,今年参展机构向画廊周北京主办方交的费用也比往年更多。“以前是5万元左右,今年涨到近20万了。画廊周给提供的福利包括,VIP藏家酒会、论坛、参观导览、媒体宣传等,不知道值不值。”

园区内老画廊的出局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去年曾以张玥个展“山鹰之歌”获得画廊周北京最佳展览奖的杨画廊,今年因为倒闭而没有出现在画廊周阵容名单中。

杨画廊负责人杨洋去年作为参展画廊的代表发言称:“画廊周目前将一级市场团结起来做一些事情,包括非营利机构、美术馆、画廊。画廊在整个一级市场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次画廊周期间做了一个藏家增量的组团观展活动,很多人过来看然后买了作品。”

“这一家在798做青年艺术最好的画廊,也折在了798。听说杨画廊的旧址已经租给了金融公司。”知名画廊负责人刘君(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

据了解,杨画廊于2010年成立于三里屯, 2012年搬到798同佩斯北京面对面,再到2016年再次选址安家在798中心腹地的中二街。九年的老画廊也没能在798迎来十周年。

一同缺席的还有两家根植798、年龄在十年左右的老牌画廊。佩斯北京源于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于纽约的佩斯画廊,2008年在798艺术区中心地带建立,为目前园内面积最大的空间建筑之一。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佩斯北京目前已缩减面积,让位于林冠艺术基金——一家非营利性的艺术机构。退出画廊周的艺琅国际,目前步入成立的第十个年头。

老牌画廊在画廊周北京缺位,取而代之的是新势力入局者。有两家机构来自798艺术区外: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创办的松美术馆于2017年创立于顺义区;成立于2005年的星空间也由798转战至七棵树创意园。还有两家是798中资历较新者:Tabula Rasa画廊于2015年成立;拾万空间于2018年从草场地迁址798艺术区。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798老牌画廊不仅缺席了画廊周,也逐渐淡出了艺博会。据刘君介绍,“原先艺博会上的常客如站台中国、索卡艺术中心、红门画廊等,今年都鲜有表现”。

难赚钱的是艺术

在艺评人王晶晶看来,画廊周阵容的变动折射出798画廊生存上的窘境: “一些园区内的重要画廊走上了缩减开支的保守路。新加入画廊周的玩家,要么是还未在798立得住脚,要么来自798之外。”

除去20万元的参展费用,798的画廊日常还担负着高额的运营成本。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798的房租是10元左右每天一平方米,与草场地的2元每天每平方米相比,高出数倍。当下,画廊员工待遇缩水成为普遍的现象。“总监岗位月入能到1万加,但新招销售、媒体职位均在5000元左右。老板拖欠艺术家款项、拖欠作品代工厂款已成常态。画廊卖给企业大型艺术装置的钱也越来越难赚。”一位画廊的在职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

与杨画廊差不多同时期离开798的还有盛世天空美术馆。曾担任执行馆长的郑智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画廊的生存痛点:“近两年盛世天空基本都是展示空间,卖不出画。人力和房租成本增加,一直在亏损。有些艺术家通过画廊认识了藏家群体,但是事后就架空了画廊,直接和藏家交易。画廊受到很大损害,作为运营者比较灰心。”

除了艺术机构,一些艺术媒体、艺术家在798也难以为继。虽然还在运营,但99艺术网已经撤离了在798的办公点。艺术家李旭伟表示:“798近期给艺术家重新盖了工作室,但都只属于少数人;整体看,艺术家都分散了,去往草场地,或聚在顺义李桥的农村,租村民的房子改造成工作居住地。”

对于哪种业态在798盈利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咨询了多位业内人士,得到的答案惊人一致:“‘最不艺术’的7-11便利店或许最赚钱。饮品店比画廊生意好做。”

郑智超指出:“798顶峰时有两三百家艺术机构,现在是100多家,与商业配套的体量差不多。除了个别画廊巨头的展览算得上优质,其余都一言难尽。”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文 贾丛丛/漫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