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演艺

老人艺的新《晚餐》

出处:首都演艺周刊 作者: 卢扬 穆慕 网编:尹文武 2019-03-21

C2019-03-22首都演艺周刊2版01s001

提起古希腊文化与戏剧,不免让人产生距离感,但事实上这些遥远的文化,却承载着永恒的主题,直到今天仍然能够让观众从中受到感染与启迪。3月15日-4月1日,由北京人艺创排的《晚餐》在历经近十年的演绎之后进行了二度创作再次登台,在观众诧异、投入和思考的目光中,这部古希腊式悲剧以自身的现代性正在触摸着不同文化间的共鸣。

打破传统风格

走进《晚餐》的演出现场,不光可以看到满台悬挂的锁链和演员传统考究的服装,还可以听到颇为神秘悠远的音乐,但以上的场景和风格,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之上确实少之又少。

据了解,《晚餐》并不是一部古希腊时期的戏剧作品,虽然诞生于希腊当代最有名的剧作家卡巴奈利斯笔下,但作者却借由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演绎了一个新的故事。而其剧情又与古希腊悲剧一脉相承,全剧内容接续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三联剧:《阿伽门农》、《奠酒人》和《复仇女神》。

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了抢回自己的弟媳妇海伦,当然也为了扩大领土,发动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他甚至不惜将自己的长女伊菲格涅亚献祭,幸而被女神救下。而后,他率领希腊联军花了十年的时间血洗了特洛伊,双方均损失惨重。

然而,当他带着自己抢占的女奴特洛伊公主卡桑德拉回到自己家中的时候,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和情人埃癸斯特斯一起,把这位战争英雄杀死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也杀死了卡桑德拉。最后,他的另一个女儿依拉克特瑞和儿子俄瑞斯特斯为了给父亲报仇,则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她的情人。

进行二度创作

希腊乃至欧洲人对于《晚餐》的理解,熟稔程度几乎可以与国内观众对于楚汉争霸的知晓度相当。导演罗锦鳞认为,“当我们厘清了种种前情缘由,才能更好地理解本剧的主旨”。《晚餐》中人物命运的种种,都与一场战争紧密相关,也正是那场极具史诗意味的特洛伊战争,才直接造就了剧中每个人的痛苦与悲剧。

所以这部续接《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三大悲剧的故事,对于首次接触的观众更多需要熟悉背景知识。据了解,为此剧组不仅印发了前情故事的宣传材料,导演罗锦鳞还会在开演前上台为观众做一个小型的普及讲座。让观众迅速补上背景知识,进入到故事当中。

与此同时这也是北京人艺对该戏进行的一次二度创作,“这部戏作者写的时候其实是戏中戏,是现代人在演古希腊故事。但这样容易让观众产生距离感,同时人艺舞台上也没有这样的纯古希腊戏剧样式的作品,所以我就完全按照古希腊戏剧样式来排,让演员去掉戏外,直接演出戏中的部分”。罗锦鳞表示。

落幕后无法抽离

接触希腊戏剧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用话剧、戏曲的方式来表现古希腊文化的罗锦鳞在做出这样一个大胆处理的情况下,给予了观众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最终观众从演出开始时的不易接受,到落幕后仍然沉浸在戏剧的感情里无法抽离,相互讨论。

回顾《晚餐》这部作品的历史,经由古希腊文化专家罗锦鳞导演以及北京人艺演员孔维、徐岑子、张福元、高倩、丛林等人近十年的演绎,刘倍伯、王宁、王君瑞等青年演员的加盟之下,如今已经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其知名度甚至不亚于很多京味儿戏。

“这样一部古希腊式悲剧距离观众看似遥远,但其实里面所反映的主题却是具有现代性的,让观众看后引发思考和共鸣。”这部戏表现的是,在巨大的精神枷锁下,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共进晚餐。为了结束“诅咒”和精神上的痛苦,最终选择了死亡。“这部戏是一个现代的作家,在写反对仇恨、反对杀戮、反对战争。告诉我们人类要用大爱去宽恕一切。”罗锦鳞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穆慕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