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风道骨》
王成喜
1940年生于河南洧川县(今尉氏县)。
原名王成林,堂号香雪斋,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又拜董寿平、许麟庐等当代名家为师,刻苦钻研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并努力吸收西画的一些表现方法。
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王成喜(右一)与董寿平(左二)、肖劳(右二)等画友交流画艺
王成喜在日本举办绘画展
王成喜与日本友人在一起
王成喜先生是燕京书画社的创始人之一,时燕京副总经理、燕京业余美术学校任常务副校长。在王成喜看来,燕京书画社白手起家的过程也好比作画,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从无到有的过程;燕京最早是从一辆借来的三轮车为起点,一步步走上繁荣,传承着中国书画的精神。细数燕京40年发展,也如同王成喜笔下的墨梅,“香自苦寒来”。
燕京大院中有一棵长势繁盛的大树,那是书画家王成喜当年亲手所栽。作为燕京书画社的元老之一,80岁的王成喜回忆起燕京的初创,仍然记忆犹新。
1979年3月,天坛公园举办了一场迎春画展。游园指挥部组织当时能写会画的干部,绘制了一些小张的画作到处挂上,以此来美化园区环境。一位来天坛游园的外国人一下子相中了王成喜所画的《牡丹》,当时给出了150元的高价。王成喜回忆,当时逢值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心里都犯嘀咕,生怕卖画的举动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于是赚来的150元钱交了党费。
燕京书画社的成立,解答了当时人们心中困惑的“书画能不能交易”的问题,也成为改革开放之初艺术领域的先行者。当时的崇文区区委书记张旭首先发了话:单凭画家王成喜一人,没有工厂设备,没有排污,就能够实现宣传文化、培养人才、赚取外汇,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崇文区区政府的支持下,燕京书画社应运而生。据王成喜回忆,当时的“创业资本”相当简陋:一辆借来的三轮车,7个空无一物的玻璃柜,1个塑料大棚,三名抽调来的干部,带着8个返乡知青,就这样开始了一番事业。“最早是叫‘燕山书画社’,后来更名为‘燕京’,意为立足北京,放眼世界。”
据王成喜回忆,虽然燕京书画社已经成立,但是有许多老画家、老先生还不能理解发生在书画领域中的这种“开放”模式。当时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华君武前来参观,看到挂起的李可染、黄胄、周怀民等名家作品,华君武问道:“艺术品怎么能卖呢?”黄胄回应:“世界上很多伟大的艺术家,最初没有名气,都是摆地摊卖出来的。”
黄胄的说法让王成喜觉得很新鲜也很受启发。王成喜思考:“清代的郑板桥、吴昌硕、任伯年都是凭卖画营生。人们常说艺术品价值连城,‘连城’是什么概念?白送人作品,人收下,让人出钱购买却不肯,那就不是真的好。艺术品真的能感动到人,是像张伯驹那样的倾家荡产都愿意买画。价格能说明艺术在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在时代语境中显得“前卫”的理念,成就了燕京的成绩。据了解,北京当时只有6家可以收购字画的机构,唯一一家民营的就是燕京书画社。上世纪80年代,燕京书画社一年的收入就已经突破了千万元,书画销量全市第一,成为原崇文区的外汇大户和纳税大户。曾经售出一幅明代的刺绣寿字,卖出了60多万元外汇券的“天价”。燕京书画社还走出了天坛,开到了市内京郊各大知名旅游景点。故宫、十三陵长城、潭柘寺、戒台寺……五六年间开了30多家分店。直到2000年,燕京书画社一共开了44家门店。
在业界人士看来,燕京书画社的成立,为传统书画艺术走向民间、基层、深入人心,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王成喜眼中,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体现,而经营书画的燕京之路,也着实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艺术是人切实的感情体现,是用文章难以体现和诉说的文化现象。例如中国书画中的‘点抬’笔法,这非常具体也非常抽象,什么也不说,什么也能说。西方油画发展至今,无法再抽象了,中国画不是,能哲学地抽象到一个点。燕京书画社的成立可以说也是体现了这一点。最开始的成立,只是几个人的白手起家,到40年来变得枝繁叶茂。这当中体现了笔墨中的简单哲学,就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可以有。燕京最初只有一辆借来的三轮车,后来成为44家门店的纳税大户,这都是从书画中的一点开始,逐步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回忆40年来的燕京发展,王成喜仍记得发生在燕京的点滴趣事。“有一天,我自己写了一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听闻领导要来,赶紧收起。后来被张书记无意看到,不料他也很喜爱书法,送我了一沓在当时异常珍贵的宣纸。”燕京浓厚的书画氛围也曾吸引许多名家。“当年刘海粟来做客几天,我曾请他留下一张墨宝,他当时立刻写下一张。但没过多久我们收到他的来信,将字索要回去了。”这些发生在燕京的名家趣闻,都给王成喜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这些交谊也都是燕京人的宝贵财富,赋予这个金字招牌别样的历史价值。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