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9月香港引入虚拟银行的消息公布后,牌照进展引人关注,最新消息显示,第一批虚拟银行牌照将在2019年一季度落地。在分析人士看来,占据流量、场景和技术优势的金融科技巨头有望第一批拿到牌照,助力业务国际化布局。不过,从业务层面来讲,香港本地金融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虚拟银行业务更多的将是与传统业务竞争存量市场份额,难度较大。
首批将在一季度落地
1月1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透露,香港正在建立起一些虚拟银行的交易机制,香港本地银行也将会获得第一批虚拟银行牌照,马上就会在一季度落地实施。
不过,香港金管局并未披露相关名单。有消息称,香港金管局已向8家公司发出通知函,对有意申请虚拟银行牌照的机构进行下一轮甄选。这8家公司中包括渣打香港、众安在线、腾讯、蚂蚁金服、小米集团、香港电讯、中国平安旗下公司等。对于申请牌照的进展,北京商报记者向腾讯金融科技、蚂蚁金服方面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虚拟银行”是指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管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香港金管局在2000年颁布《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在2017年9月宣布引入虚拟银行,在2018年两次修订《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
2018年5月,香港金管局《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中提出,“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请在香港持有和经营虚拟银行”。彼时,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透露,有意申请的机构中一半以上是科技公司。除了科技公司,还有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银行,此外,还有一些港股上市公司透露了申请意向。
分析人士指出,虚拟银行是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大步,能推动普惠金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除了虚拟银行牌照发放,香港也制定了开放银行等相关的政策框架,展现了香港金融监管当局非常开放的态度。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金融科技代表了金融业未来的方向,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愿也不能错过金融科技的潮流。对于虚拟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而言,在前沿金融科技研究、新模式发展、助力传统金融机构转型赋能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全球范围内主流的金融科技浪潮产生共振,助力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更容易获得当地监管机构的认可。同时,香港本地的主流金融机构,以虚拟银行牌照申请作为金融科技转型的契机,也会比较容易得到监管的支持与认可,率先拿到牌照。
金融科技巨头更受青睐
在分析人士看来,金融科技巨头在申请香港虚拟银行牌照上更具优势。
《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对虚拟银行的监管规定严格,要求申请人在申请设立时跟传统银行一样要满足最低3亿港元的资本要求,同时必须有实力强大的母公司在背后提供支持,而且要准备好市场退出计划。
香港金管局方面要求,首批申请者具备相对理想或优胜的营运模式、科技平台、财务实力等,具备达到金管局引入虚拟银行政策目标的条件,包括发展金融科技、提供新客户体验和促进普惠金融。
“进入审核名单的这8家机构,拿到牌照的可能性都比较大。”董希淼表示,对于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拿到虚拟银行牌照的门槛比较低,可以借助该牌照进入香港金融市场,这是一个比较方便快捷的方式,如果拿一般银行牌照,门槛就很高。虚拟银行主要是借在线上开展零售业务,需要企业有技术、场景、流量,对那些比较大的金融科技公司,相对会有利一些。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有望第一批拿到牌照的应该是技术实力扎实、拥有丰富金融背景的企业。此外,集团实力较强、客户较多的企业也会在申请牌照时获得加分。
王诗强认为,虽然香港市场不大,但是内地市场很大。内地居民可以通过虚拟银行去香港甚至全世界投资理财,类似于富途证券,主要客户还是内地居民,因此,想象空间非常大。对于拥有大量内地客户的互联网公司将会从中受益。
牌照价值几何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有可能成为各互联网巨头海外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起点和国际化的新跳板。不过,也有人士认为,香港市场规模有限,并且香港金融体系成熟,竞争激烈,对大多数机构来讲,牌照价值并不明显,反而是象征意义更强。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巨头,申请香港虚拟银行牌照的热情都很高。对此,薛洪言表示,除了市场内普遍存在的牌照情结之外,虚拟银行牌照于境内机构而言,是其国际化布局的重要起点和尝试;于香港本地金融巨头而言,虚拟银行牌照的申请也是其转型金融科技、发展新兴金融业务的重要契机。
对于虚拟银行牌照的价值,在薛洪言看来,从业务本身和市场空间来看,香港本地金融体系已经非常成熟,新兴业务没有做大蛋糕的过程,更多地涉及到与传统业务竞争存量市场份额,难度较大,很难发生类似境内新金融业务在风口阶段的高增长现象。
谈及虚拟银行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平安证券研报显示,根据国外的经验,虚拟银行往往要提供比传统银行高的存款利率。如果新的虚拟银行单纯依靠较高的存款利率或较低的收费作为竞争手段,将对银行净息差施加下跌压力,拖累香港银行业的收入。
不过,薛洪言表示,某种意义上,以虚拟银行为代表的新金融业务,将成为存量金融业态的一个补充,带动存量传统金融业务的转型,发挥鲶鱼效应。
在王诗强看来,香港人口较少,市场空间有限,不是内地企业获取虚拟银行牌照后的主要服务对象,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内地居民。因此,对香港本地银行业负面影响较小。相反,如果监管政策允许,虚拟银行可以有效地帮助内地资金南下,有利于香港金融市场的繁荣。
北京商报记者 刘双霞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