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严格审查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其中对于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禁止在校园使用。作为开年第一禁令,《通知》的颁布引发了整个学习类App的重大变局。如果说选择针对B端的学习类App受到冲击最大,那么直面C端的学习类在线产品能否独善其身呢?曾广受资本青睐的学习类App尤其是作业类产品,今后路在何方?
“双审查”制度考验App含金量
近两年,随着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教学的改革推进,在线学习类App异军突起,作业盒子、一起科技、猿辅导等企业呈现领跑态势。北京商报记者也从家长口中得知,像纳米盒、盒子鱼、乐教乐学等App也被某些学校推荐安装。整个市场呈现出新玩家不断加入,老玩家疯狂扩张,整体呈野蛮生长之势。
除了教改红利,资本市场对其的追捧热度也极其高涨, 在《通知》落地前,学习类App当之无愧是资本的宠儿。作业盒子、一起科技、作业帮和猿辅导都在2018年获得新一轮的大额投资。其中,作业盒子2月获得了1亿美元的C轮融资;一起科技3月获得2.5亿美元的E轮融资;作业帮7月完成3.5亿美元的D轮融资;而猿辅导则在近日获得腾讯领投的3亿美元融资。
为何学习类App如此受到资本青睐,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因为K12教育市场的体量太庞大了。“就B端而言,按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73亿元的8%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即财政支出至少2500余亿元,其中K12占比超过50%,即1200余亿元,再细分这其中用于数字内容的采购预算有200多亿元。就C端而言,当三通两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后,假设1.8亿中小学生通过体制内通道为增值内容、服务每年付费1000元计算,潜在C端市场空间约1800亿元。所以,无论是直接面向学校或政府采购的to B市场,还是通过增值服务向家长收费的to B再to C市场,吸引力都十分强大,”资深人士补充道。
“但随着《通知》的落地,作业类产品进校难度将骤增,”该资深人士指出,尤其是to B再to C的,推广将出现不可抗拒的刚性困难。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进校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制度等政策红线企业不得不面对。预判公立校对此类产品的态度将十分谨慎且保守。企业是继续坚持原来的推广策略,还是把to B的部分弱化或砍掉、全面转向to C,都是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规范学习类App只是第一步
2018年11月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在其官网发布对学习类App进校需进行严格审核的通知,打响了学习类App进校园整顿“第一枪”。
“规范学习类App是进一步加强整改校外教育环境中的一个环节,在贯穿过去一年的线下培训机构大整改的同时,线上培训机构迎来整改已是必然趋势。从学习类App进校园或许只是开端,”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夏秋荣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据悉,随着在线教育的快速兴起与竞争白热化,近两年频频曝出作业类产品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问题,在互动作业App被永久关停后,在线教育企业迎来对标线下培训机构的政策监管,多家作业类在线教育企业开始布局新业务。
以半个月前刚刚获得融资的猿辅导为例,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其已在探索少儿编程、数学思维等业务,并悄然推出了针对7-12岁小学生的猿编程;还将在寒假推出猿辅导数学系统班。而作业盒子也在去年12月宣布完成从校内教学延展家庭辅导的布局规划。
汇丰银行分析师指出,《通知》对纯粹面向C端运营的、不经过学校的在线教育机构影响较小,对B端和B端再到C端的影响会较大,但不等于卡死。《通知》中提出“凡进必审必备案”等要求,把选择和监督权给了校方。对业务和营利模式已经多元化的头部机构影响并不会太大,但小机构则会变得很艰难。
在《通知》颁布的当天,一起科技率先回应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要求,“一起小学”、“一起中学”已积极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1月5日,一起教育科技、科大讯飞、极客大数据、懂你教育科技、多分教育科技、思骏科技等企业共同签署了学习类App行业自律倡议,承诺以教育价值为导向,不断提升技术防护能力,逐步建立学习类App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更多发力C端的学霸君方面表示,将会持续加大C端教学投入,让技术更好地赋能教学实际;同时加大师资投入,再建全职教师基地,提升老师的能力、加强监管等。2019年也将加码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自研系统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教育重公司。可见尽管禁令下,学习类App未来路径不够清晰,但头部企业均已为接下来的“战斗”储备了足够的“弹药”。
对于公立校而言,尽管还没正式收到下发文件,但有相关老师表示,以往在对App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企业地推、熟人推荐都有,学校再做了解和体验。现在《通知》的“谁用谁负责”等“双审查”制度对于学校审核繁杂的学习类App来说难度很大,审核能力面临考验。但同时也会对已入校的产品加强分析与评估。
劣质学习类App加速出局
“到2019年我国中小学生在线教育用户将达到8000万人。在线教育到了最后的红海阶段,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一定会极力争夺市场份额。学习类App未来to B的门槛会很高,市场会出现几家独大,强者恒强的局面”,分析师指出。 对于已经入校的对标《通知》要求进行自我调整,而入校规模小、时间短的企业,以及还在试图入局的要考略有所突围才能活下去。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to B再to C的经营模式要进一步观察,如果禁止任何进入校园的App向学生收费,那就可能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向App运营方付费购买服务即政府采购,就是教育信息化的路径,也正是教育部不遗余力推进的事情,但教育信息化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学习类App或成新场景下新的矛盾点。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认为,在保护好学生和家长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教育类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学习类App只是一个信息化工具,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学习内容等来使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的快速传播特点,来提升学校和学生信息化素养。尽管作业类App帮助教师布置批改作业,但对于教学来说,直接的交流是最重要的,是App无法取代的,这也是教师这个行业的独特性,不管信息化发展到何种程度。
由此可见,学习类App的出现是教育走向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创新之举,其互动、便捷、社交等特性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但其中“跑偏”的、背离教育宗旨的学习App,是资本逐利的产物。教育产品、内容、技术都需要不断打磨,良好的服务和品质才是各企业走下去的关键,否则就会在洗牌下出局。
北京商报记者 刘斯文/文 CFP/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