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许经营成为外资酒店在华发展的“利器”。12月12日,洲际酒店集团新签约14家酒店,将特许经营模式从中端酒店进一步推广至中高端全服务酒店品牌。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发展官孙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洲际未来将在中国市场加码特许经营模式拓展酒店,未来数年拟将中国市场酒店数量翻倍。这意味着洲际将加速在中国三四线城市下沉。作为在中国发展最快的外资酒店,洲际酒店集团在华酒店数量已经超过300家。不过,近一年,国际酒店集团加速了“跑马圈地”。去年10月,万豪高调宣布联合阿里巴巴旗下飞猪开拓中国年轻客源市场,而作为另一大国际酒店集团的希尔顿也不断下沉二三线城市。业内人士指出,洲际酒店集团正在通过扩大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市场“卡位”。不过,特许经营的扩大或许也令国际酒店的管控风险放大。
加速扩张
12月12日,洲际酒店集团新签约14家酒店。据洲际酒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签约的14家酒店均为特许经营酒店,其中5个是皇冠假日酒店和假日酒店项目,分别位于成都、稻城亚丁、秦皇岛和绥化,9个为智选假日酒店项目,位于成都、深圳、佛山、阳江、江门、晋江、抚仙湖、丽水、南京。这意味着,洲际酒店集团已经进一步将特许经营模式从中端精选服务类酒店推广至中高端全服务酒店品牌。
据了解,洲际酒店集团于1984年以委托管理模式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5月开放旗下智选假日酒店在华的特许经营权。基于试水的成功,洲际于2017年11月宣布将特许经营模式推广到皇冠假日酒店及度假村、假日酒店和假日度假酒店这三个全服务中高端酒店品牌。
洲际酒店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此前洲际率先将特许经营的模式在中端精选服务类品牌智选假日酒店上进行试水,此后由于获得了业主的认可以及市场的热烈反响,决定扩大特许经营的范围。
上述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在全服务品牌皇冠假日酒店、假日酒店、假日度假酒店上,我们采取谨慎选择合作伙伴的态度,以确保品牌能够持续高质量落地。目前皇冠假日酒店、假日酒店、假日度假酒店三个品牌的特许经营项目占比较小,但相信随着中国市场和业主的日益成熟,未来极其可期”。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指出,目前洲际酒店集团在中国主要有三种特许经营模式,一是纯粹的特许经营模式,即引进品牌自己经营;第二种是引进品牌,接受第三方管理公司管理;第三种是中国市场独有的特许经营模式,引进品牌,接受洲际派出的总经理管理。目前比较受到市场认可。
应对竞争
实际上,近年来,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的竞争不断加剧。2017年8月,阿里巴巴与万豪国际集团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将管理万豪国际在阿里巴巴旗下旅游出行服务平台飞猪上的万豪国际集团旗舰店,试图加码万豪电子商务方面的渠道建设,加强年轻用户对万豪酒店的黏性。除了万豪,另一大国际酒店集团希尔顿也持续在华下沉。2017年8月,希尔顿便宣布在中国完成了第100家酒店的布局,此前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及蒙古总裁钱进还表示,中国的市场巨大,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就有171个,一般来说100万人口的城市意味着商机,从当前的布局上来看,三四线城市拥有更好的商机。据了解,希尔顿欢朋酒店也在持续进入中国三四线城市。
赵焕焱表示,相比于全权委托模式,特许经营可以帮助业主节省支出。通常在全权委托模式下,业主需要支付营业收入2%左右的基本管理费和毛利润10%左右的奖励管理费。而特许经营模式,业主只支付品牌使用费。
孙健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希望通过特许经营模式给中国业主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目前洲际酒店集团在大中华区的业主50%以上是私人业主。而且,在智选假日品牌酒店中,私人业主的比例会更大,能够达到七成到八成”。而投资回报率是业主是否加盟洲际旗下品牌的关键因素之一。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已开业酒店380家,其中约8%为特许经营酒店,在建酒店334家,约三成为特许经营项目。目前,洲际大中华区开业的智选假日酒店中约两成采用的是特许经营模式,而在建项目中则有六成采用特许经营模式。
赵焕焱指出,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对于洲际,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品牌数量,尤其是在经营业绩好的时候,业主无需支付奖励管理费,可以降低支出。
管控风险
据介绍,在国际酒店品牌刚进驻中国时,大都选择全权委托管理模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把控酒店的品质,业主不需要操心酒店管理,但是要负担相应的管理费。而特许经营是酒店品牌输出其旗下品牌的使用权以及它品牌背后相应的知识产权,所有品牌在建设时期的建造、机电、内装以及在酒店开业之后的所有的营运SOP的标准全部特许给酒店的业主方来使用。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市场来说,扩大开放特许经营,或将增加酒店的管控风险。
此前酒店产权网联合创始人冯少辉就坦言,洲际酒店要提升管理能力,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风险,一旦特许经营模式引进后,如果不能有效地提升酒店管理团队的能力,品牌方的市场风险会提升,在这方面可能需要提前设计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际高端酒店在华数量不断扩张,高端酒店质量也出现了一定问题。今年11月,14家高星级酒店被曝出“毛巾门”乱象,此后,多家酒店洗漱用品质量不达标再次见诸报端。
酒店卫生问题频发的背后,也折射出酒店行业的用工紧张。2017年北京曾发生多家高端外资酒店“不换床单事件”,当时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还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饭店并不是不想招人,是实在招不到人。现在很多饭店客房员工每天所承担的清洁房间数量已在16-17间,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20间,已经超出清洁量的上限。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酒店数量猛增,在此扩张的过程中,酒店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加凸显,而每家酒店都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在特许经营模式下,如何把控品质成为这些外资酒店亟须解决的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文 高蕾/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