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方彬楠)海淀学院路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城,也是高校学生最多、高学历人才最密集的地方。这里每500位老人中就有一位院士,每年有13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学生前来交流。日前举办的“发现学院路”2018学院路城事设计节思想者沙龙上,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所所长刘巍结合已经完成的调研问卷,分析介绍了责任规划师眼中的学院路。
来自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100多位师生和规划师参加了思想者沙龙。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教授李丁,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资深媒体人、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李礼,北京知乎科技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徐鉴,围绕学院路到学院城的发展畅谈了各自的想法。
在袁牧看来,中国的大学更像一个缩小的社会,尽管经过长期发展,仍然没有形成社区的概念,往往用一堵围墙将自己与街道隔离。因此,大学不能永远孤立于社区之外,只有各个大学、学院成员从心理上对街道、社区予以广泛认同,从学校人变成社区人,学院路才能变成学院城。
刘巍说,学府气息浓郁是学院路名副其实的城市标签。希望通过城事设计节活动,增加更多的开放共享空间,描绘出学院路的文化地图、共享地图、行走地图、美食地图、商业地图。
据了解,“发现学院路”2018学院路城事设计节活动推出以来受到欢迎,目前已收到近300件参赛作品。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说:“我们就是要通过这项活动,打开学院路大院大所的信息资源壁垒,搭建平台、共同参与,做好家门口的事情。”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