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燕京书画

宋滌:见证燕京四十年

出处:燕京书画周刊 作者: 隋永刚 胡晓钰 网编:尹文武 2018-12-06

C2018-12-07燕京书画周刊2版01s001《漓江》

C2018-12-07燕京书画周刊2版01s002宋滌在燕京书画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致辞

C2018-12-07燕京书画周刊2版01s003《树根》 

在燕京书画社成立之初,彩墨名家宋滌便与其结缘。宋滌作品步入书画市场的初期,燕京也是其作品重要的经营机构之一。回顾往事,宋滌常用“了不起”来形容燕京的四十年发展。乘改革开放先机为国家创汇,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是宋滌眼中燕京三点卓著的成绩。宋滌认为,燕京之所以能够凝聚名家、长久发展,得益于民营企业灵活的经营之道。

在业界人士看来,宋滌是当代彩墨写实绘画开宗立派的人物。他以复合色直接入画,将西洋画的色彩、色调、冷暖关系运用到国画的表现中,在生宣纸上画出饱满充实的物象,创造出国画前所未有的色彩、时间感和空间感。

上世纪70年代起,宋滌成为最早步入书画市场的当代名家之一。从笔墨到彩墨,当时年轻的燕京书画社也见证了宋滌的艺术蜕变。“我和燕京书画社创始人王成喜是老同学,当年他也曾聘请我的老师许麟庐去燕京授课,所以在1979年燕京成立之初,我就成了第一拨与其建立联系的画家。”

回忆起第一次到燕京书画社的情景,宋滌对初创时的清简环境记忆犹新:“当时燕京只有七八间平房。我是冬天去的,正在生火炉子,整个书画社煤烟缭绕。我拿画过去,由王成喜签字,李永利负责开票,给画家发放‘钱粮’。当时的画的价格大概是一二百元一幅。”对于书画家来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度被禁止的画家稿酬制度得以恢复,书画经营机构成为他们生活、创作重要的经济来源。由荣宝斋开始,到北京画店、文物局、宝古斋、燕京书画社、国际书店,当时宋滌与这六家艺术机构都建立了紧密联系。谈到燕京书画社的特质,宋滌指出:“燕京书画社不同于其他单位,属于集体性质。在当时创业,是紧跟改革开放的风潮,由低向高发展壮大起来的。与其他机构相比,燕京书画社在经营政策上更加灵活,通过丰富的雅集活动与多样的经营,聚拢了很多大艺术家。我印象中燕京有一段时间的销售额超过了荣宝斋,非常的辉煌。1985年之后,燕京成了崇文区的外汇大户、利税大户,成绩数一数二。当时开了很多门店,长城、香山、十三陵都有书画经营。”

书画界的开放,不仅让艺术家获得更好的营生,也有更多的作品走出国门,给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外汇收入。上世纪70年代,宋滌在北京香山风景区工作,其间画了大量水墨和色彩风景写生,并得到李可染、张仃和白雪石等先生的指导,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赵青仲回忆,燕京书画社在北京画店改制的时候,收购了十余张宋滌作品,且宋滌作品很多都经由燕京等书画机构被海外收藏。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有许多日本外宾通过燕京书画社购买宋滌作品,80年代以新加坡人居多,再后来是受到韩国藏家的喜爱。在宋滌看来,燕京书画社发展壮大之路上有三点卓著的成绩,首先就是在创造外汇方面功不可没,让国内书画家的影响力走出国门,创造了财富。第二,燕京书画社成立之初是为了解决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一度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第三,在物质生活并不富足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家能够在燕京通过艺术劳动改善生活,在这方面,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5-1999年,宋滌曾举家移居新加坡。虽然曾一度中断与燕京书画社的直接往来,但不断的是与燕京的缘分、交谊。宋滌回忆,有一些人正是通过燕京书画社成为宋滌作品的重要藏家。赵青仲告诉记者,燕京书画社还曾经在日本的宋滌画廊办过展览,可以说,都是与艺术家珍贵的缘分。

1999年之后,宋滌回国执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延续了与燕京的交谊。2016年春节前夕,燕京书画社总经理石占成的登门拜访,让宋滌倍感亲切,他说:“作为京城著名的艺术经营机构,燕京书画社推动了北京艺术市场的发展,为国家的外汇创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极大地帮助艺术家改善了生活工作条件,与众多知名的书画艺术家有着融洽的合作关系,至今我都难以忘怀。如今能够再次相聚,这是一种缘分。”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燕京书画社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也将迎来四十岁的生日。对于新一代的燕京,宋滌也是重要的见证者。2016年4月,燕京书画社与北京元亨利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家具文化与书画文化落地元亨利”项目;今年6月,燕京书画社与居然之家探索家居卖场艺术化的新尝试,宋滌均出席了这些燕京的重要活动,见证了这一老字号书画机构的变革创新时刻。他表示:在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燕京书画社在经营业务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这些合作有利于盘活书画市场,促进了书画市场的合理发展。

在燕京四十周年——书画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宋滌感慨地回顾:“40年来,以前我们的老师是顾问,现在我们成了顾问,在燕京多年的历程中,艺术家与燕京一起成长。”

对于艺术创作本身,宋滌有句口头禅:“中国画远远没有画够”,在写实的表现上开辟新道路,追求新境界,是这位艺坛常青者的品质,而凝聚了多位名家的燕京书画社,也体现着同样不止步的燕京精神。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