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潘家园

沈精诚:方寸之间的艺术坚守

出处:潘家园周刊 作者:宗泳杉 网编:段跃 2018-11-29

C2018-11-30潘家园周刊4版01s001

C2018-11-30潘家园周刊4版01s002

潘家园内有家店名为“精诚篆刻”的店铺,店主沈精诚的篆刻技艺享誉京城,不仅曾在2008年应邀为时任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治印,他的作品还曾作为澳门文创展主办方礼品赠送给香港前特首。现如今,如无意外沈精诚每天都到潘家园坐店开张,在与消费者交流中了解印章用途,为消费者篆刻出或写意、或工笔的个性化印章。三十年来,不仅沈精诚仍在坚持将这门方寸之间的艺术发挥到极致,儿子沈品也已成为业内较有名气的篆刻新秀,甚至十几岁的女儿也获得了不少篆刻奖项,他将儿女在篆刻文化上的传承看作是平生最得意之作。

篆刻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形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

时至今日,篆刻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享誉京城的篆刻名家,每天前来找沈精诚篆刻的客人络绎不绝。沈精诚与篆刻结缘还要从三十年前说起,出生于辽宁的沈精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在颇具书卷气的环境里长大,祖父是中医,父亲是老师,写的一手好字,受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沈精诚自小就对文化和艺术十分感兴趣。1988年,沈精诚与夫人宋秀华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书法篆刻,并在毕业后做起了墙外美术设计的生意。2002年,33岁的沈精诚决定放弃家乡的工作到北京创业,“当时觉得地方的文化水平与北京相比差异非常大,北京会有更多的消费群体。来到潘家园后,第一感觉就是迈不动腿,所以决定就在潘家园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沈精诚的话虽然朴实,但依然能够感觉到他当初选择潘家园的那份坚定。

到潘家园以后的沈精诚在经历了三天未开张的沮丧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沈精诚篆刻的娴熟技法逐渐被市场认可,名声也渐渐打响,前来找沈精诚刻字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作品甚至还被诸多海外人士所收藏。沈精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或许是2008年奥运会会徽使用了篆刻的图案,那期间前来篆刻的客人特别多,2007年我还曾受邀为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时任奥委会主席罗格治印”。

虽然给两位奥委会主席治印让沈精诚一时间名声大噪,但让沈精诚印象最为深刻的客人是一位名叫高礼善的德国人,高礼善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沈精诚,希望他能够用中国皇家印章的风格治印,共治印百余枚,还向沈精诚展示他所收集的中国皇家印样和他的研究成果。沈精诚说,“看到他的研究成果我就立刻被他严谨的态度所打动,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个外国人,也更加觉得作为一个外国人都能够如此热爱中国文化,我们炎黄子孙更应该好好地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

十几年来,沈精诚的每一方印都认真去做,卖出的每一枚章都让顾客消费得明明白白,沈精诚总说,因为喜爱篆刻,也就不会觉得厌倦,每作出一件作品,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把“认真”和“诚信”当做人生信条的沈精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回头客。

北京商报记者 宗泳杉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