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寅浩)11月28日,商务部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旧货业协会2017年申报立项的《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及管理规范》标准已完成起草工作,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正式注册、从事旧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标准规定了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平台的建设要求和管理要求。
据了解,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物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也随之加快,催生二手交易蓝海。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达0.76亿人,增长率达55.1%,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超过1亿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产品周期变短和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社会上闲置物品逐渐增加,人们对在线二手交易的需求会逐渐增大,同时移动端的出现也使二手交易具备便捷性与跨地域性,给国内用户创造进行二手交易的条件,市场具有很大潜力。
以互联网二手车交易为例,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互联网用户二手车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在整体汽车市场负增长的背景下,二手车交易量却反其道行之,保持较高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02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达12.9%,比2017年全年交易量增加82%。
“互联网二手车交易平台由于车源多、车辆价格合理、流程简单等因素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本次调研报告显示,在买卖二手车渠道选择中,分别有75%和76%的用户在购买和出售二手车时会考虑使用互联网二手车交易平台。随着二手车交易平台吸引力的提升,网民通过互联网二手车交易平台买卖二手车的渗透率已达75%。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不少二手交易平台沦为滋生诈骗的温床。以次充好、偷梁换柱,转场交易、吞吃押金,调包退货、维权艰难……看似双赢的交易方式背后却隐藏了不少“坑”。要让二手交易透明化、规范化,真正能发挥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作用,亟待监管发力。
据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到7月已有超过100起对二手交易平台“转转”的投诉。艾媒大数据舆情监控系统数据也表明,网友对二手电商平台“闲鱼”言值为34.6(满分100),“转转”的言值为39.1,也就是说评价均偏负面。
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之所以沦为滋生诈骗的温床,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相比于买家,产品卖家对产品的质量情况拥有更多信息,这为交易中不良卖家欺诈买家提供了便利。其次是信用惩罚机制缺失,买卖双方违约成本低,诚信交易极大程度依赖双方的自律,这也使得缺乏诚信的交易者有空子可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