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寅浩)11月2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称,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面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关政策、白名单、黑名单、学科类培训班等信息,便于群众自行查询、选择合规机构。
据了解,日前北京市公布了首批474所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4月,北京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发布,随后启动拉网式排查。首轮排查1.3万余所校外培训机构中近6成有隐患,问题主要集中在办学资质、办学行为和安全隐患等三方面。
该负责人介绍,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办学资质问题、违规办学行为等问题的培训机构,明确整改具体事项和时间表,分别采取引导办理证照、限期整改、停止办学等举措。目前,北京全市已完成整改的校外培训机构有2567所,完成率达到33.97%。
无独有偶,今年5月中旬,武汉市也启动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黑名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各区教育部门上半年摸排,武汉市公布了办学行为规范的“有证有照”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和完全不具备办学资质的“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
日前,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全国校外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整改工作情况,截至2018年11月15日,全国2963个县(市、区)已启动专项治理整改工作,其中1247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专项治理整改任务,县(市、区)完成率42.09%。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余万所,存在问题机构27.3万余所,现已完成整改16.3万余所,整改完成率近60%。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庞大的群体规模带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生长,也衍生出许多行业乱象。艾媒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数量规模超5万家,其中违规校外培训机构涉及用户规模高达200多万人。无办学资质便招生、实际情况与校方承诺不一、市场收费标准混乱、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严重......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
政策力度如此之大,为何校外培训机构行业乱象屡禁不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现阶段分数比拼激烈的情况下,正常的学校教学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效率上都难以满足学生与家长提高分数的需求,于是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倚重校外培训,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沉重的超纲教、超前学、应试抢跑等乱象就自然产生了。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为了争抢优质的教育资源,社会也就形成了“剧场效应”,前面的人“站起来”,后面的人也紧随其后,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针对上述问题,《通知》明确,将加大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对于无证开展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培训以及其它违规开展培训的线下机构,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取缔。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快办学许可审批进度,2018年底前不能存在无证无照还在开展培训的机构。同时,要求组建备案审核专家团队,做好学科类培训是否超前超标教学的认定工作,完成各培训机构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等备案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线上校外培训机构,《通知》也提出,线上培训机构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步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备案,同时,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