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两年开始,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BAT离硬件越来越近。一些开拓性的市场,比如智能音箱,BAT都推出了嫡系硬件产品,彼此竞争激烈。
不过,总体上看,即便有互联网+的理念,BAT三巨头很少直接碰触硬件制造,比如百度,最核心的战略无疑是自动驾驶无人车。但这家公司并不造车,而是与金龙客车、江淮汽车、北汽等企业展开合作,旨在输出整套的自动驾驶系统,在产业链中“软件”的成分居多。
在手机、家电、生活电器等拥有更广市场空间的维度,BAT又往后退了一步,并不直接与美的、小米、海尔竞争。
对于硬件,BAT做什么不做什么,看起来并无确定的标准。
几天前,阿里巴巴成立了独立芯片公司“平头哥”。消息很轰动,也算是阿里巴巴今年一系列芯片布局的阶段性总结:今年以来,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了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并投资了寒武纪、深鉴、耐能、翱捷科技等多家芯片创业公司。
芯片是硬件,更是几乎所有智能硬件的核心,阿里巴巴在这领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不仅要做,还要快马一鞭。据说明年4月,第一代“平头哥”芯片就要面世,主打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计算。
以官方说法,芯片源于阿里巴巴的前沿机构达摩院,目的是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进步。这固然有马云和阿里的情怀因素,但绝不仅仅是情怀。
BAT是典型的互联网平台性质,在创业初期有过通吃市场的想法,但随着开放思维和博弈竞争,BAT均选择了合作模式,往往卡位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把其他环节分食给合作伙伴。
人工智能为支撑技术的物联网是未来的主导趋势,科技行业的软硬结合将更为紧密。某种程度上,海尔、华为、IBM和百度、腾讯、阿里做的事情越来越趋同,也就意味着产业地位将重新洗牌。
以腾讯擅长的社交为例,目前主要是基于手机、电脑的微信(QQ)App为呈现方式。但如果未来万物联网,汽车、手表、眼镜甚至冰箱、桌椅都智能化,App并不是最佳的呈现方式,也就根本上冲击了腾讯的优势所在。用户使用社交功能,不再只靠点击,或者语音或者形体,甚至脑电波控制。这就要求腾讯掌握更深入智能硬件的系统能力。
理想化的物联网时代,产业链的关键位置有两个:操作系统和芯片——仍然是一软一硬,并且需要高度的融合适配,BAT都在不同领域展开了尝试。
跑得最快的是软的部分——操作系统,百度的Apollo实际上就是未来汽车(尤其无人车)操作系统的初级阶段;BAT的智能音箱分别搭载的DuerOS、AliGenie实际上也是智能媒介终端的操作系统。
那么,在硬的维度,阿里跑在了最前面,通过高举高打的收购和投资,快速推出了独立的芯片公司。尽管目前看来,芯片与阿里的固有业务并不搭界,但决胜未来,阿里的豪赌并不是独一份。
仔细想想,如今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百度自动驾驶,又跟百度原来的业务有多大关系呢?这样一来,技术驱动、抢占未来的布局,百度和阿里都已经跑得飞快,把压力甩给了腾讯。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