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众信旅游董事长冯滨上市仪式上敲钟
1982年是中国恢复高考的第六年,落榜的冯滨和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带着懵懂的想法,冯滨加入了旅游行业的大军。
从初入行业的懵懂到1993年开始涉足出境游,冯滨不断在摸索中探寻自己的旅游之路。2005-2014年,众信旅游由成立到上市,冯滨和他带领的众信旅游渐渐开始步入旅游发展的快车道。上市之后的众信旅游并没有放缓发展的势头,而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寻找破局之道。
懵懂
1984年,初入社会的冯滨进入了一家旅行社工作,此后便开启了他30多年跌宕起伏的旅游事业。初入旅游行业的冯滨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早期,当时,中国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这一年,中国第一家合资酒店刚刚开业两年。
据冯滨介绍,“起初做旅游的时候还是比较懵懂的,一开始的时候分配工作,分配到一个旅行社,但是也并不知道在旅行社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时清楚地记得,第一份工作主要跟大庆的工会负责人洽谈一下他们疗养过程中需要旅行社给他们提供的一些中间服务环节,服务的对象是当时大庆先进的劳模。由于这些人疗养基地在杭州、苏州这些地方,但当时的交通又极其不方便,我们旅行社便为他们提供订火车票、住宿这些服务,从大庆到北京,再由北京转火车到苏州、杭州。据了解,这类以北京作为中转的疗养旅游也就是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萌芽时期。用冯滨自己的话说,白天排队帮人去火车站买火车票,晚上到机场帮游客搬行李,这些“脏活累活”他都做过。最开始对旅游的概念,就是做好服务。
198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冯滨开始接触到很多来自香港、台湾等地到北京旅游的游客,此后日本、欧美游客也慢慢进入。冯滨坦言,“那时候开始做大量的入境游工作”。此后,随着在北京做旅行社业务不断深入,冯滨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到国外去寻找做旅游的商机。于是他决定北上前苏联。
1990年的冬天,26岁的冯滨踏上了北上前苏联的旅程。此时正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倒爷疯狂涌入俄罗斯从事轻工业产品贸易时期。经过了近10天的长途旅行,火车终到莫斯科,在这段时间里,冯滨似乎并没有思考买返程的车票,怀揣着创业青年的理想,开启人生中异乡创业的历程。
“去了莫斯科,没人接,3点多天就黑了,背井离乡,无依无靠,也不知道怎么办。”冯滨袒露了自己出国创业时的艰辛。就在去俄罗斯半年之后,冯滨在俄罗斯开了一家华联旅游公司,当时中俄有一些边境贸易,因此也有一些中国民众到俄罗斯游访,据了解,华联旅游是开设在俄罗斯的第一家中国旅行社。
“莫斯科的经历是我人生思想转变最重要的时期,人一定要诚信待人并且谦和虚心。”冯滨在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吐露,而“诚信”二字也成为冯滨内心的执念,众信旅游就像是旅游行业的蓝领工人,要踏踏实实把主营业务做好,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去做的“脏活累活”。这也为后来众信旅游的上市埋下了伏笔。
显露
1993年底,冯滨回到了中国。1995年“众信天下”品牌成立。据了解,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值我国出境游行业发展萌芽时期,中国公民出境主要以商务考察和外事交流为主。冯滨介绍,“那时候,因私出境旅游的情况非常少,主要是公派商务考察和外事交流,公派代表团会去美国和欧洲等地,他们需要一个机构为他们提供中间的服务,去帮助他们定制在国外商务考察以外的一些旅游内容,从这个时候起,我们把方向坚定地定在了出境游上”。 从那时起,冯滨带领的“众信天下”把目光瞄准了出境游。
在改革开放初期,出境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港澳及新马泰地区。到21世纪初,中国与欧盟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协议,中国公民可以因私前往欧洲等目的地进行旅游。在此政策环境下,冯滨决定把“火力”集中在刚刚开放的欧洲出境游市场,做起欧洲线路“批发商”的角色,并开始在出境游的市场上崭露头角。目的地也不断扩大到美洲、澳洲、非洲等长线旅游。2004年,冯滨和团队10余人共同出资,收购了广州一家著名旅行社广之旅在北京的分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2005年底,正式成立了北京众信国际旅行社。
冯滨坦言,众信旅游在发展初期,当时中国赴欧洲旅游的难点就在于“签证”环节,繁复的资产证明、在职证明等常规资料以外还需要提供目的地当地出具的担保函、邀请函等,而到欧洲的航线基本都集中在北上广三地口岸,众信旅游由于从北京起家,拥有航班和签证的优势,迅速在北京发展并赶上了旅游市场高速发展的快车。
公司在欧洲批发业务的基础上,开始向零售转型。决定从背后走上台前,是冯滨带领众信旅游的又一次成功转型。
真正的显露要算2014年,这一年,众信旅游登陆了A股,成为第一家上市的民营旅行社。不过,冯滨坦言,一开始挺草根的,上市的最初想法并不是要将众信旅游扩张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而是因为想让更多人知道“众信旅游”这个品牌。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靠的是以量取胜,并非暴利,因此服务质量是根本。上市的原因是我们想通过上市让大家知道众信旅游是一个公众性的公司,公司品牌的诚信度更加透明。而“诚信”二字也正印证了冯滨初入旅游行业的信条。
破局
带着“民营旅行社第一股”的光环,众信旅游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大概意识到竞争带来的压力,从上市之后,众信旅游便谋求新一轮的破局。2014年9月,众信旅游以6.3亿元价格收购竹园国旅70%的股权,此后众信旅游便不断通过资本市场加持旅游资源。同年12月,众信旅游又公告收购悠哉旅游网15%股权,而这一“触网”,当时还被业界看作是传统旅行社向OTA(在线旅游企业)的一次融合。
冯滨认为,众信旅游要加大对目的地的掌控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在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谈到收购竹园国旅时,冯滨表示,众信旅游和竹园国旅虽然都是做欧洲的批发商,但是两家做欧洲的旅行社对资源的掌控总比一家要强,加上两家企业在某些理念方面志同道合,因此强强联合不失为抢占市场份额的有力手段。
依靠着资本市场的力量,冯滨似乎正在构建着自己内心的旅游版图。据众信旅游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01亿元,同比上涨21%,这也是众信旅游首次营收突破百亿元,净利润也达2亿元,同比上涨17%。这一年,众信旅游实现了破局,逆袭多家大型国资旅行社,成为行业领先者。
面对新的竞争,冯滨又对公司战略布局作出了新的调整,这其中包括“批零一体战略”等。2016年众信旅游还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围绕出境游业务核心,在目的地资源、产品设计与服务、线上线下营销渠道三方面进行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打造“旅游+”业务,向商务会奖、留学游学、移民置业、海外旅游地产、医疗体检、体育旅游、出境及海外金融、保险等领域深度拓展,全方位打造出境综合服务平台。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到1.31亿人,同比增长6.9%,出境旅游花费达到1152.9亿美元。显然,中国旅游业庞大的市场“蛋糕”依然大有潜力可挖。不过,作为“民营旅行社第一股”的众信旅游,要面临的对手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在冯滨脚下,依然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诚信
从初入旅游行业的懵懂到后来的瞄准出境游的发展方向,再到后来创立的众信旅游登陆A股,老冯经历过迷茫,也经历过辉煌,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的,是那份对旅游的热爱和做企业的一颗赤诚之心。
冯滨回国后的经历其本人公开讲述甚少,资料鲜有提及,但是从众信旅游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中,亦能感受到冯滨不易。目前,众信旅游依托现有出境游业务优势,将业务拓展至“旅游+”出境服务。
30余年来,冯滨坚持“正派经营,谦虚做人”的经营理念,带领众信旅游全体员工学会诚信待人,要求公司上下一切以客人利益为先。冯滨深知,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做出这样的抉择并不容易,但冯滨始终不违初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行业内外交口称赞,更收获了广大游客的美誉和信赖。
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如今的老冯,在行业的变革中依然坚持着初入旅游行业的那份信念并坚定不渝地勇往直前。
对话
冯滨:产品制造能力是企业生存法宝
专访冯滨时是下着大雨的早上,就在前一天夜里,刚刚经历了世界杯4强赛法国对阵比利时。身为球迷的冯滨还在昨晚的球赛中意犹未尽,又早早坐在了办公室,投入到新一天的忙碌。由于见过几面,采访起来并不陌生,在简短的几句交谈之后,冯滨便讲起了他在旅游业的经历。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
北京商报:中国的旅游业经历了从最早的入境接待到现在出境的观光游,逐渐地转向休闲游,您从最早的入境游到后来开始做出境游,这个转变是在什么时候?在这个市场变革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冯滨:最开始进入旅游行业是1984年,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旅游的概念,旅游行业都是大量的外国人来中国观光、度假。真正的转变应该是在1993年,中国最先开放了东南亚,后来开放了欧洲等国家。
从业这30多年来,感受最深的是之前在做出境游以前,国外人的眼中中国是多么神秘,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之后,外国人还在继续来,可见中国在持续吸引外国的目光,中国人的眼光也瞄向了国外。这个变化是消费者心理上的,慢慢地感受到了中国在变强大。
中国出境游逐步兴起之后,越来越多人能够了解到国外的一些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文化等等,那个时候也想把自己先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传播给消费者,从那个时候开始爱上了旅游这个行业。
为了打品牌登陆资本市场
北京商报:是什么让您想到一家旅行社去上市?因为旅游行业其实盈利并不像互联网行业那么高,登陆A股意味着更多的财务数字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之下,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冯滨:说真的那时候挺草根的,当时并没有想到财务数据暴露出来对旅行社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只是想到底用什么方式能让消费者认可,知道有这么一个旅行社在卖靠谱的产品,一切都是以品牌诚信度出发的。
旅行社行业毛利率或者净利润率比较低,原因是服务业靠的是以量取胜,不可能存在高暴利的现状,目前整个的信息也是越来越透明,消费者其实对于目的地的认识不见得比旅行社差。
此外,当初还没有什么太多的互联网公司,即便有,那个时候互联网公司的财务数据也不好。从旅行社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产品,这个是核心,后来在资本市场才做了一系列收购。
产品制造能力是旅行社生存法宝
北京商报:众信旅游上市之后也在互联网端有过布局,其中包括收购了悠哉旅游网,当前一批OTA兴起,包括携程、同程、途牛,它们都有各自的市场份额,也有各自的优势和渠道,那么OTA的兴起是不是对传统旅行社的冲击较大?
冯滨:OTA是会给旅行行业带来新的气息,但是传统旅行社有传统旅行社的优势,它的优势在于它的产品制造能力和后续的服务能力,这是传统旅行社赖以生存的法宝。互联网主要是在流量端的控制力比较强,旅行社跟互联网公司如果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旅行社要充分发挥旅行社的产品制造能力,输送一些产品到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集中火力把这些货卖给消费者,这是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
反过头来,如果双方都是竞争,其实对彼此来说都不是好事,比如说互联网公司也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产品,反过来旅行社公司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到C端争夺流量,这样势必耗费更高的成本。现在传统旅行社和互联网公司都已经越来越理性了,这一点这几年也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更多视频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