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锁柱
潘家园内有一家叫“督财府”的古玩店,其实“督财府”并不是这家古玩店原本的店名,而是一个民国时期的牌匾。店主李锁柱是一位在潘家园已经经营古玩20多年之久的商户,因为喜欢这块牌匾,李锁柱就借此作为店名悬挂在门口。在古玩店越来越少的潘家园内,这家古玩店就如同一个耄耋老人,安静地坐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等待有缘人的造访。
已经年逾60岁的李锁柱在退休前曾是煤炭公司的一名员工,自小喜欢集邮的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集邮之余了解到了古玩,像所有非科班出身的古玩商一样,李锁柱在北京的各大古玩摊上学习古玩鉴定,过手了大量的真赝古玩。李锁柱说,“我最喜欢瓷器,因为这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一件精品瓷器的器型、纹饰、绘画都是当时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1999年对李锁柱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5月,他的妻子被查出患了脑瘤,在经过两次手术后,依然需要李锁柱照顾起居,为了照顾妻子,李锁柱日日陪伴在妻子床旁,没再踏进古玩市场一步。12月的一天清早,李锁柱给妻子喂完药后告诉妻子,自己已经很久没去古玩市场逛了,今天很想去劲松的一家店转转,很快就回来。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李锁柱说,那天就像中了邪一般,非常想去那里逛逛,也许有时候收藏古玩是要讲究缘分的。
那天,走进古玩市场的李锁柱一眼就看到一个阿拉伯文的正德罐,然而同样相中这个罐子的还有另外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抢先一步在李锁柱前向店主询价,店主报价2800元,小伙子捏住罐口拿起来看了看,仅愿出价500元。因为价格原因,店主和这个小伙子没能谈拢,小伙子离开后,李锁柱走了过去表示愿意买这个罐子,但希望店主出一个诚意的价格。店主称最低1800元,不能再少了。“那是一个颇有异域特色的正德官窑,因为落款在罐子的口沿处,那个小伙子拿起来的时候用手盖住了,所以没看到这个款。”李锁柱说道。
然而,当时的李锁柱身上仅有900元,于是把900元全部给了店主,并告诉店主,“你先打包,我回家取钱”。当天中午,李锁柱拿着花1800元买来的正德罐回家了,当妻子问起这件罐子时,李锁柱只说,“这件东西的价格能让孩子去国外读书”。随后这件正德罐一直留在李锁柱身边,直到2011年以7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青海的一位藏家。李锁柱说,“曾经有个法籍华人想以100万元的价格买下带出国,我没卖,后来给了这个青海的藏家,我觉得这个罐子是到了属于它的地方去了”。
采访期间,路过的消费者问李锁柱摆在门口的碎瓷片价格,李锁柱带着浓厚的京腔起身回应,一片15元,您喜欢哪个就自己挑。“这些碎瓷片都是当时碗或盘子等日用品的碎片,是最能体现古人生活气息的物件。”李锁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随着古玩资源的稀缺,不少古玩商都选择转做其他行业,李锁柱成了潘家园内少数几个坚持了下来的人。李锁柱说,“前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几年都不开张了,但做古玩本来就是乐趣,20多年来,我没偷过一次懒,除了生病以外每天都会按时到潘家园开店,我一辈子就坚持了一件事,我要坚持下去”。
北京商报记者 马嘉会 宗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