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燕京书画社名家王成喜、周之林等为庆祝香港回归作画
著名书画家李燕(右)与燕京书画社社长石占成在画室交谈
李燕作品
名家大师的支持是燕京书画社发展40年坚实的基础。经历了两代人的燕京,在成立之初与陈叔亮、李苦禅、李可染等艺术巨匠建立了友谊。著名书画家、苦禅老人后人李燕表示将继续支持和见证燕京的发展。他指出,燕京40年的发展要诀在于历来不炒作天价,是在平实的模式中稳步前行。面对当下市场中的负面因素,李燕建言燕京应当在坚持传统中纳新:多做调研,了解群众喜好,并在试验中调整书画价格,实现最佳经营。
名家云集的底蕴
从最早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在天坛公园支起的大棚,到今天名家云集的老字号书画社,燕京书画社的40年、两代人的奋斗历程可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在业界人士看来,燕京根深叶茂的秘诀在于自始至终与艺术家维系深厚的交谊,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以见证者的身份谈论燕京书画社多年的发展,李燕可以说最有发言权。他与父亲李苦禅先生对燕京的支持也贯穿了两代人构筑的燕京。
“40年前,以办书画社为切入点,请来老中青书画家支持,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先父苦禅老人,还有比他年轻近10岁的李可染先生,不只这二位,燕京书画社在当时得到了很多名家的关注。先父的弟子生存义、院校出身的王成喜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李燕回顾道。虽然有很多书画社相继效仿这种模式,但有的夭折了、有的变质了,很少有书画社能有好的延续。为何燕京能够在大浪淘沙中落定?李燕指出,“燕京书画社有艰苦的开始,有艰苦的坚持过程,还有良性发展。燕京之所以能够聚集书画名家,是因为其原则和理念能够被书画家们理解”。
画社讲求诚信在“传统的”燕京书画社得到了良好的沿袭。作为燕京多年来的见证者,李燕表示:“我印象中的燕京书画社是守诚信的,它在顾客与画家之间连接了相互信任的纽带。”谈到与燕京的交谊,李燕还笑言:“我和燕京的关系,就是何时支付稿费都无所谓,画都可以先让他们拿走。收条都不需要,甚至忘了最好,哪天忽然结账了就觉得钱是意外的惊喜。”
平实经营的传统
在数十年波折起伏的市场浪潮中,燕京书画社这一老字号有着自己独特的步伐节奏。就作品来看,让人看得懂、买得起,价格合理是其一以贯之的经营原则。李燕以“平实”一词概括了燕京书画社的发展之路:“燕京从来没有炒作过天价的名家作品,曝出过不切实际的收益,也没听说过买了天价的画要退货,或者举了手不去取。燕京书画社似乎做得很平实。我经常讲,平常的就是正常的。”在经营中尊重市场规律,不搅乱市场,燕京书画社的经营有着自身的原则和底线。
面对西方当代元素充斥的大环境,燕京的坚守也让李燕赞赏有加:“它不搞所谓的当代东西,即使西方当代的‘伪艺术’进来,也似乎跟燕京书画社没什么缘分,它坚持的依旧是传统书画。传统二字绝不意味着保守,注重包容、吸收,坚持真善美,是真正的传统艺术。”
在近些年书画市场泡沫泛滥的混乱环境下,燕京人对平实的坚守显得难能可贵。除了市场价格的紊乱,艺术概念和正常审美标准都偏离了正轨。李燕感慨,“燕京书画社已经经历了两代人,在当下的环境中,石占成社长从父辈手中接过燕京实在不容易”。李燕将燕京的经营比喻为搭建帐篷:“艺术家及其他方面的支持相当于帐篷绳或桩子,管理者相当于帐篷杆,在辅助下支撑起整个燕京的发展和经营。”在业界人士的眼中,正是得益于平实稳固的基础,燕京书画社才能够经得住市场风雨的考验。
多元发展的尝试
传统的、平实的燕京书画社之所以能40年常青,绝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与其适应时代不断调整的策略密不可分。展览内容的多元化体现了燕京为了适应观众审美趣味所做的努力。李燕对此指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恰恰燕京书画社不是老展览一种风格,它慢慢摸索出一条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值得一提的是,燕京的展览有许多是非销售的、面向公众的公益展,在大众美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展览让观者了解小品画是怎么回事,四条屏是怎么回事,欣赏赏识的普及是很重要的。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上普及。不管是什么名目,只要是对大众有利就很必要。”李燕表示。
除了展览内容之新,近年来,为了应对多变的市场,燕京书画社还推出了艺术馆、艺术周刊、艺术进万家等新的内容,让这家老字号时刻富有活力,让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40年的发展让燕京书画社步入“不惑”。代表燕京所云集的书画名家,李燕也为燕京下一个40年的经营发展提出了细致、务实的建言。“当下的市场环境,燕京书画社所遇到的干扰比它成立时多得多。要借助社会力量,如报刊媒体,把一部分藏家或观众在市场混乱时形成的负面观念纠正回来。”针对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李燕建议多做细致的调研与试验:“办好画社要了解大众喜欢什么。在与家居结合方面,应根据现在房间的布置,了解人们需要什么尺寸的作品,如何与整体装修相配合。作品价位上要兼顾低中高,在试验中调整价格。我相信,燕京在未来能够做得更好。”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