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壳资源买卖一直是行业公开的秘密,而随着监管易主,融资租赁壳资源交易市场生变。近日,银保监会已开启对融资租赁等三类公司的摸底排查。在新的监管政策未下发前,市场对融资租赁等空壳资源呈观望态度,有中介表示,目前很少有客户再购买此类空壳资质。在市场看来,随着新的监管格局展开,融资租赁空壳资源的生存空间将会大大降低,套利空间也会明显萎缩。
9000多家企业迎大检查
在今年4月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三类机构的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归银保监会后,监管部门已开始接手,开启摸底排查。
近日,银保监致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请其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妥善处置风险隐患,尽快与银保监建立并完善日常工作联系和重大事件信息通报机制,组织本地区三类机构登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商业保理业务信息系统”、“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真实、准确、完整填报信息,逐户审核确认企业填报信息,结合实际开展摸底工作。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此次监管摸底排查,是融资租赁公司从商务部划归银保监会监管后,银保监会对全行业做的一项摸底工作,通过建立联系,了解业务情况和风险点,以制定后续的监管措施。
据中国租赁联盟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统计,截至2017年末,融资租赁业的企业总数达到9090家。供职于某租赁公司合规部门的李鹏飞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摸底排查,主要是通过自行填报系统开展。这些系统主要针对企业注册登记信息、资产规模等主要经营信息。
在李鹏飞看来,此次监管排查的主要目的是“摸清底数”,类似于盘摸家底。只有掌握清楚行业总体情况、企业数量、经营情况,才能进一步确定监管政策、统一步调、精准施策。可以说,这是走向统一监管的实质性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一步。
壳资源买卖生意遇冷
北京商报记者此前调查了解到,融资租赁行业充斥着大量的融资租赁牌照转让或代办外资租赁公司的情形,目前此类中介都在借监管趋紧、注册难度加大来推销手中的壳资源。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最新了解,此类壳资源买卖情况并不理想。
“手里现在有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安徽等多个省市的融资租赁壳资源。之前这类融资租赁的空壳牌照一直很好卖,而现在却没有客户购买。”有中介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抱怨道。在该中介人士看来,监管不确定性是造成此类壳资源无人购买的原因。
事实上,融资租赁空壳资源买卖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据商务部2016年全国风险排查情况来看,融资租赁公司中,大约七成为空壳公司,少数企业存在失联、超杠杆经营等问题。
中国融资租赁联盟召集人、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院长杨海田也曾公开表示,全国开业后一年内无业务做的租赁企业空置率达到65%,有些地区达到85%。杨海田指出,“这些地区融资租赁企业真正做业务的没有几家,这是行业现实”。
分析人士指出,出于对于内外资租赁监管划转后“壳”公司价值的担忧,更多的“壳”公司持有者希望在监管政策落地前将手中的资源出清、变现。随着新的监管格局展开以及强监管的趋势渐显,9000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将面临一轮大面积洗牌。
壳资源恐将退场
在市场人士看来,此次排查对于实际开展业务的租赁公司实际是利好消息,而“壳公司”未来前景堪忧。同时行业也将面临一场大洗牌,内外资租赁公司的资质和经营范围料将受到更严格限制,行业透明度将增加。
于百程指出,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提升了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在2007年后获得快速发展。不过,目前国内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已经超过9000家,许多公司并没有开展实际的融资租赁业务,或者以融资租赁的名义实际从事了通道业务,甚至是涉及非法集资。因此,银保监会介入后,预计会对行业进行相对严格的监管,空壳资源退出的概率大。
在李鹏飞看来,空壳资源在一定时间窗口内还将继续存在,这个时间窗口结束的标志是“新的准入政策出台”。但是,存在并不意味着有交易机会。窗口期结束前,业内对于壳资源主要以观望为主;结束后,市场态度将逐渐明确。无论政策如何出台,按照“内外资待遇一致、轻准入重管理、穿透式监管”的市场化发展思路,注册的便利性、统一性是大趋势。由此,空壳资源的生存空间将会大大降低,套利空间也会明显萎缩。
北京商报记者 刘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