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华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委员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
英国皇家雕塑学会会员
《舞之夜》
《龙的故乡》
徐国华雕塑作品
徐国华是一位很难被界定的艺术家。油画、装饰画、漆画、焊接艺术……每个领域都有精心之作,徐国华也戏言自己是“不择手段”地做艺术。谈及多年的从艺之路,他表示,早先在央美进修形成具象绘画基础,逐步发展至以多种媒介、多样的绚丽色彩表达主观情感。突破艺术门类的局限以实现美与秩序感,成为徐国华独到的艺术语言。
在朋友的眼中,徐国华的艺术面貌极为丰富,能触动各个领域的观看视角。旅美画家齐燕表示:“他的作品既有街头小景,也有特色的宏大场面。虽尺幅不大,但色彩很有冲击力。有人说他的画很难界定画种,我觉得不管是哪种形式,他的语言是富于现代性的。”篆刻艺术家张成银则从徐国华的作品中看到了传统的元素:“线条很流畅,有的很婉约,有的很苍茫。色彩也很像国画中的工笔重彩,多重渲染,中西合璧效果很好。另外画面构成的疏密留白,也对我从事篆刻启发很大。”
善用多种媒介,跨领域的创作体现了徐国华艺术创作不设限的自由理念,这也与他的创作经历密切相关。徐国华表示自己从小就有油画情结,在去央美进修之前,追求写实与灰调的色彩。央美毕业后,徐国华在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就读三年。经过学院的专业学习,徐国华也坦言是一种“解放”——从写实走到抽象具象相融,从油画走向漆画、焊接、装饰等多元的尝试。“材料只是一种表现方式,不用把门类界限看得过于重要,应该畅通无阻,融会贯通。”在徐国华看来,艺术家应积极调动色彩、肌理、构图、材料,利用一切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是这种精进的艺术态度,也让徐国华从架上绘画走到了公共雕塑。1997年,徐国华利用早先在工厂学到的焊接技术,开始用钢铁零部件进行拼凑。起初是小件作品的尝试,为了增强力度和冲击感,徐国华加大了作品的体量并形成了系列创作。这其中有以动物形象为主的“远古系列”,有塑造单体铜管乐器的“乐音系列”,还有金属拼接的人物形象。在这些金属雕塑中,最具体量感也最广为人知的,是徐国华的重点创作“火车头”。2010年,徐国华受邀参加唐山市政府举办的国际雕塑营,利用无数金属材料拼接出长约8米的火车头。2013年,他赴美创作,塑造出长达15米火车形象的钢铁作品。他作品中传达出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复古情怀,引发了中西方观者的共鸣。
与许多雕塑家找工厂代工的方式不同,不论作品体量有多大,徐国华都身体力行完成创作。“焊接艺术有很多偶然性和即兴发挥之处,充满灵性,我享受这个过程。”徐国华对创作的巨大热情也常常被业界称道,在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书画家赵青仲看来,徐国华堪称“艺坛劳模”。除了致力于“让钢铁说话”,徐国华也从未停止过在绘画上的探索。“我喜欢表现性的色彩,追求强烈饱和度和色彩反差,黑白对比的冲突感,不喜欢甜腻的画面。”为了追求色彩表现的极致,徐国华迈入了漆画的创作,力图让作品更富有生机和感染力。
今年5月19日,徐国华“一带一路”采风作品鉴赏会于北京新闻大厦艺术馆举办。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赴泰国采风的新作。令观者耳目一新的是,徐国华将马克笔运用到纯艺术创作中。为此,艺术家表示:“马克笔的色彩是透明色,像水彩,颜色可以叠加,可以套色,能使画面更加丰富更具装饰性。有些人认为我的画像插画、招贴、海报等等,这都对,我就是在画面中体现不同的艺术门类,只是角度和分量不同。适合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局限,跟着感觉走。”
谈及艺术家在多元方式下的本质追求,徐国华表示美与时代感是艺术的根本。“艺术就是美,要有秩序化。艺术家就像一个服务员,归置杂乱无章,让作品充满旋律感、和谐感。此外,身处时代中的艺术家还应在作品中呈现当代的面貌,深入多元化的表达。”
多年在金属焊接和漆画上的全身心投入,让徐国华的身体遭遇了病痛。但正如其雕塑中的力量,如其色彩中的热情,徐国华艺术创作的活力始终如一:“今年我希望出两本画册,对过往作品以总结,画个句号,第一阶段算是结束。再根据精神体力情况进行第二次冲锋。”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