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腾大战”让腾讯很头疼,这样的局面就是百度、阿里也不曾造就。从体量上讲,抖音甚至今日头条离腾讯还太远,抖音和微信也不是完全对位的竞争关系,即便是微信替小兄弟微视挡枪,对于日活只有1亿用户的短视频来讲,调动日活超过10亿用户的国民大杀器微信,也有点太拿抖音当回事了。
但腾讯就是忍不了,这样忍无可忍的状态,也唯有七年前的“3Q大战”与之相当。说到底,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在刺痛腾讯的这条道路上,产品经理周鸿祎和技术出身的张一鸣,能给同行更多启示。
抛开是非对错的口水官司,我们来看看为何抖音能搅动腾讯的一池春水。
恰到好处的对比是最好的诠释。从历史上看,早期最想击败腾讯的是微软的MSN,后期至今则是阿里巴巴。前者受挫的原因相对简单,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很小的一块业务,受制于各种政策、战略和技术因素,很难抵挡本土企业的攻势。
阿里巴巴最高调的战役是“来往”,这是从上到下全公司的攻击姿势,直打腾讯社交大本营。可惜的是,南极大陆(腾讯形象是企鹅,因此把基业比喻为“南极大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社交这块硬骨头上,阿里并不是失败的孤立。
在这一点上,互联网圈有著名的“基因轮”:阿里擅长交易、百度擅长广告、腾讯擅长社交,听起来有点宿命感,确实有合理的逻辑——创始人的风格引领企业文化,打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那么周鸿祎和张一鸣为何脱颖而出,而且有相似点?3Q大战让腾讯难受的是“扣扣保镖”,但导火索是安全软件之争。要知道,PC互联网时代,能在装机量上与腾讯一较高下的可能也只有360系的客户端产品了。虽然不是对位竞争,但争夺的核心是用户时间和使用频次,这告诉创业者,对付腾讯,未必用社交打社交。
今日头条如法炮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时间和使用频次显得更为要紧。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提出了“国民总时间”的概念,强调的就是互联网产品对用户时间的零和博弈。
道理都懂,做好很难。过去几年,以微信为代表的腾讯系产品在“国民总时间”这件事上一骑绝尘,毕竟社交有天然的优势,无论电商、搜索还是音乐、影视剧,都无法占据用户最高频和最依赖的使用习惯。
短视频横空而出,一方面代表了媒介变革的技术趋势,一方面强力收割用户的碎片时间。就像微信,通讯只是其中一项功能,用户还可以看新闻、泡朋友圈,通过小程序,用户甚至可以买东西、看视频……微信不断的功能迭代,不断地巩固对用户使用时间的掌控权。
总结起来,互联网的竞争就是“沉浸式”体验的竞争。进入竖屏时代的短视频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它并不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但就是打发无聊时光,像游戏、像社交、像视频……技术的巨大进步降低了发布者和观赏者的使用门槛,视频的形式又比图文有优势得多,对于用户而言,刷抖音确实比刷微信有趣多了。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创业者真的明白用户把时间花到了哪儿。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