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估值高,是必然的。在普遍不盈利甚至找不到赚钱方式的创业早期,风险投资对新概念趋之若鹜,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赌博。高企的估值意味着投资者有希望“以小博大”,坐收互联网公司决胜未来的红利。
得益于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爆发式增长,高估值的互联网公司大概率上“将梦想照进了现实”,即便是那些如今惨淡经营的公司,也都给予了投资者高位套现的机会,比如人人、聚美优品。
当然,从历史的长河中看,人人、聚美优品无疑被当成了估值泡沫的典型,有大赚特赚的投资人,也就有目前仍然深套其中的投资者。所以,估值高的互联网公司,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聚美优品缔造了徐小平投资回报上千倍的神话,也接二连三遭到中小股东的抱团维权。
如今,小米、虎牙、爱奇艺、映客等公司掀起新一轮上市潮,又将“互联网公司估值是否虚高”的话题摆上台面。传闻中,小米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不管参照硬件公司苹果,还是对照互联网巨头腾讯,小米的市盈率、估值都高得吓人。
如何估值,成了连投资者都不好判定的事情。前段时间,无人机厂商大疆在新一轮融资方案中,搞出了别开生面的“竞价融资”:投资人需要一轮一轮参与竞价,为了争夺不多的占股比例,需要不断提高报价,要么推高大疆的估值,要么推高单股价格。
这就难怪投资大佬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人阎焱感慨,坦率地讲,人类历史上积累的所有企业估值的方法,今天都失灵了。
相当一段时间,互联网企业借鉴传统企业的估值方法——市盈率。但过了没多久发现,市盈率高也就算了,竟然开始不管用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不追求短期盈利。
然后,市销率被广泛使用,尤其是用在盈利困难的电商、硬件企业身上:用营收取代盈利,似乎是更稳妥的估值方法。
后来,市销率也不管用了。为了追求更高的估值,资本算法让人眼花缭乱,价格的标尺也不仅仅是营收和利润。比如,小米董事长雷军创造了“市梦率”,从字眼上看,这简直是个天才的说法——互联网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神秘力量,追逐梦想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
再比如,创业公司如获得巨头的青睐,融资将会变得更加容易。摩拜已经卖给了美团,有人算账,收购作价明显低于之前的融资估值。这里面固然有投资者急于脱身的缘由,但更多原因是“早先的估值太高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腾讯的扶持,让投资者对摩拜做出了过于乐观的判断,但最后发现共享单车无法独立壮大。
说到底,互联网估值虚高是事实,也是“皇帝的新衣”,说破这件事的还是企业自己。在上市潮这样的资本利好时期,估值泡沫会格外丰富,一盆水往往吹出一池子的“五彩斑斓”。等到“东风逝去”,股价会很快给出残酷反应。
幸运的是,大多数互联网用户通常不是这些公司的股民,我们更在乎能否享用性价比优渥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估值高对用户甚至是好事情,这意味企业能够拿到额外现金流,持续让产品输出价值。
如果有一部分用户爱屋及乌,想从使用者升级为投资者,就要睁大眼睛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你看,阅文集团背靠腾讯,旗下的文学产品优势明显,但如果你是上市那几天才买股票的投资者,现在仍然会很焦虑。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