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燕京书画

把最美的瞬间记录下来

——卢平的绘画艺术

出处:燕京书画周刊 作者:记者 隋永刚 网编:王巍 2018-05-03

  

卢平

1958年出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民革十届及十一届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十一及十二届常委、中央文史馆画院院部委员、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画展,并屡次获奖。分别在成都、台湾、新加坡、悉尼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卢平、纪清远伉俪画展》,出版有《卢平画集》。传略编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等多家辞典。 

《守望》

  

《盼》

  

《母子情》 

卢平的绘画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作品蕴藏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她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进行再创造。卢平反对自然的照搬和模仿,她说,艺术家就像一只蜜蜂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蕊,吐出来的不是花蕊而是甜美的蜂蜜。

在多年的创作中,卢平对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感悟,“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文艺作品要从生活中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艺术要比生活更典型,更强烈,更集中,更具有代表性”。我是画人物画的,平常比较注重对人物的细致观察。比如走在大街上或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某个很入画的人物,或是很美的景色打动我,有条件的情况下,画些写生。把美的瞬间记录下来,作为我创作的素材。当然一幅优秀的艺术品光有巧妙的构思而没有高超娴熟的技法也是不能完成的。就像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没有歌唱家优美动听的歌喉也是表达不出来的。所以绘画中技法的不断创新改革也是至关重要的。

笔墨当随时代,新的时代就要研究新的表现方法,但是中国画不管它吸收多少新鲜血液,也不能在宣纸上画西画,它仍然是中国画。就像京剧离开京胡就不是京剧了。前人留下的技法也是在不断实践当中得来的。有点像科学实验,一种新的手法也要经过反复实验才能成功。

绘画要有诗的意境。 卢平除了画画之外还喜欢音乐、诗歌等其他艺术门类,“艺术是相通的,多了解其他姊妹艺术对绘画很有帮助”。艺术的本质在于“情”,创作一幅作品首先自己要动情,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就强调“传神”,“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传神并不局限于人物面部表情,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也能传神。想画好画要提高多方面的修养,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画家真挚感情的流露,画到一定的高度,就不仅仅是表现技巧了,而是画家全面修养的再现。美的图画源自生活,高超的技艺是塑造美的前提,情感的抒发是美的升华。“功夫在画外。”一个优秀的画家,要提高全面的修养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发展到今天已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对少数民族服饰、节日以及少数民族人民样貌特征的刻画上,诚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应该表现,但需进一步深化,关注少数民族当代生活的改变,关注少数民族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他们的精神纬度在哪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表示,艺术家应更加广泛、全面地去表现少数民族生活,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独特的贡献,以及少数民族不同民族独特的民族气质方面,都要深入地去挖掘。

以形传神为中国画追求的最高标准。作画容易画好难,画形容易画神难,可见传神在中国人物画中的重要性。东晋大家顾恺之在总结前人艺术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创立了“以形写神”的论点,重视处理好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焦亚新的人物画以写实为本,以形传神,尊重传统,讲究法度,特别是山水、花鸟等多题材绘画的创作,使他的人物画更具神韵,他曾特别提及了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的感受,他说,“在每天的水墨人物写生中领悟了一些规律,同时临摹山水、花鸟,练习书法,在理性与技术层面上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至此,焦亚新的作品面貌焕然一新,笔墨洗练凝重,人物形象神韵十足。

当代人物画的发展,题材内容上已极大区别于传统人物画了,构图方式、人物形象的处理,都成为探索的领域。而人物的夸张变形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焦亚新的人物夸张造型很好地达到了修饰美化艺术形象的效果。在他看来,中国画作为传统艺术,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与特定的审美,这不同于西方绘画,西方绘画中现代派变形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直观而且纯粹的视觉感受,给人以视觉冲击,是以艺术家本身的主观情感作为出发点,以艺术家的个人感受和意识来构造画面,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世界,将客观事物打破重建,再以艺术的手法进行组合,从而使画面更加富有趣味。从他的作品《祈祷的藏族老人》、《母亲的怀抱》等人物画创作中,在原有物象的基础上,针对物象的个性及思想状态,通过笔墨进行了主观性的艺术夸张,但这种“变形夸张”保留了中国画艺术本质以及民族审美观,以传统作为奠基成为追求更高艺术性的一种表现手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将此视为创作的座右铭,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借鉴,将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艺术源泉,用饱含深情的水墨创作书写着对人生的解读。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