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不良贷款爆发的高峰期,银行近两年盈利状况有所回暖。从日前全部亮相的26家A股银行2017年成绩单来看,总薪酬支出均为正增长,员工平均薪酬约37万元,金饭碗的含金量仍不容小觑。不过减员却是肉眼可见的趋势,有9家银行员工数同比下降,“大兵团作战”模式已被抛弃。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面临互联网化转型和整合金融资源等方面的考验,银行员工也要从坐等客户上门向主动挖掘客户转变,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总薪酬支出均为正增长
银行员工薪酬水平一直颇受外界关注。日前A股上市银行2017年年报悉数出炉,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6家银行总薪酬支出均为正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员工薪酬时,经常会由于采用的指标不同而出现偏差。记者询问了多位银行业人士和审计人士,得到的计算公式为“员工总薪酬=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其中,“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也就是当期应付薪酬,列入资产负债表,属于权责发生制。“比如大部分企业都选择在次月月初发放上一月工资,但这笔账应该在上一个月的月末就记录为成本。”一位会计师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银行延后发放的年终奖和绩效奖金等也属于此列。而“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是已经发生的,计入现金流量表,属于收付实现制。
从26家银行财报来看,2017年末应付职工薪酬总额2406亿元(均以集团口径计算),比2016年多了67亿元。增速最快的是贵阳银行,达54.47%,北京银行次之,增速达44.68%。同时也有4家银行的应付薪酬出现下降,分别是建行、华夏银行、江阴农商行和张家港农商行。
但员工总薪酬中并不仅此一项。加上“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来看,26家银行2017年员工薪酬支出总额达6503亿元,且各家的员工薪酬均为正增长。例如建行2017年应付职工薪酬期末减期初为-12.38亿元,但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达975.76亿元,比2016年多了45.21亿元;华夏银行2017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达138.2亿元,比2016年多了11.92亿元,报告期内员工薪酬支出总额为121.98亿元;另外上海银行、无锡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在年报中都直接将2017年员工费用或成本与此前做了比较,三家银行员工费用或成本分别有3.67%、3.12%、8.6%的上升。
中小银行人均薪酬领先
将上述公式进一步补充,可得“员工平均薪酬=(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当期员工人数”。在公式中充当分母的员工人数,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银行变化。
不同于一致的涨薪,银行在员工扩张或裁减上存在分化。数据显示,26家银行2017年员工总数为220万人,同比减少2万多人。有9家银行员工数下降,其中工行、农行、建行减员分别达到8701人、9391人和9807人,平安银行减员数也达到4383人,中信银行减员1299人。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四大国有行员工数量就减少了18824人,2017年只有中行的员工数“逆势”上涨。
17家银行员工总数呈正增长,多以中小银行为主。其中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员工数增加过千,华夏银行最多,达3290人。
城商行和农商行也普遍在2017年扩充了人员数量,主要原因是网点数量增加所致。
从人均薪酬来看,中小银行整体领先于国有大行,算得上是“增员又加薪”。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6家A股上市银行员工平均薪酬在20万-50万元,其中多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员工薪酬都在40万元以上,将总体平均值拉升至37万元。
具体来看,员工平均薪酬超过40万元的银行分别是招商、中信、浦发、兴业、民生和平安6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6家城商行,最高的是上海银行,达49.45万元。
地处西部的成都银行和贵阳银行,人均薪酬分别为32.35万元和34.06万元。5家农商行中,有3家的人均薪酬也处于30万-40万元的第二梯队,分别是江阴农商行、无锡农商行和吴江农商行。
五大国有行的人均薪酬则集体处于20万-30万元的第三梯队,平均达26亿元,最高的是交通银行,达27.54万元,最低的是农行,为23.35万元。整体来看,银行员工平均薪酬较2016年普遍上升。
虽然银行平均薪酬看起来有些惊人,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这是指报税金额,不仅是工资奖金,还有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福利等多项指标包含在内,减去扣税和五险一金后的数字并没有这么多。
近两年来,银行个别员工也以两位数甚至个位数的年终奖刷新外界的认知。例如2016年一股份制银行员工晒出1.5元的年终奖引来市场侧目,2017年又有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员工只拿到48.5元年终奖。记者在稍早前的调查中发现,2017年年终奖出现明显下降的普遍是前期起点颇高的银行或银行个别部门。例如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对公条线下的投资银行部,几年前创造的利润能占到全分行总利润的三成以上,但随着2017年对公业务市场受压,该部门员工年终奖的档位从数十万元锐减至10万元。
全员营销成大势所趋
随着银行网点和业务的互联网化转型,昔日的“大兵团作战”模式已不再适用,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柜面人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介绍,我国银行业银行员工组合与欧美国家银行业有很大的结构性不同,欧美国家银行60%-80%为营销人员,柜员占比大概是20%-40%;而我国银行业这一比例恰好相反。我国银行业的物理网点在过去主要是“核算交易型”,现在正在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柜面人员转岗成为营销人员的空间非常大。
银行在年报中也普遍提到网点智能化转型,不仅大规模投放自助设备,有的银行还引入了线下智能机器人等科技设备,网络金融业务占全年业务笔数可达到八成甚至九成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未来银行转型方向,一定是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互联网的趋势势不可当,下一代人,有的已经不知银行为何物,网上支付、消费,出去买东西都用支付宝、微信直接付款,自然就跟商业银行缺乏黏性了。”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银行而言,线下业务仍然非常重要,但是对中小银行有很大的制约,不像国有大行在全国各个省市县都有网点。但这同时也是机遇,通过发展线上业务,对受限的线下业务形成一种替代,另外考虑到未来客户发展的趋势,通过发展线上业务能够更加迎合新一代客户的需求,还有可能给银行形成更大的一个盈利增长空间。在郭田勇看来,银行做好转型一定要形成整体金融资源的服务能力,形成多种业务组合,包括公司业务的投行化等,以更多的渠道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银行员工来说,也会从坐等客户上门向主动挖掘客户转型,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文 宋媛媛/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