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在地跨京杭两地的12项重磅纪念活动中,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纪念大展”成为4月最受瞩目的艺术盛事。为此,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对当代艺术教育困境中学院的对策进行解读。
北京商报:此次展览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高世名:三个词语的背后隐含着三句话,即“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句首两字提出来就是这所学校,同时也是展览主题。“中国”是指代我们的文化坐标,是立足的根基。现在强调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脚下的土地。“美术”是我们核心的置业,与90年前相比变化非常大。我们在不断地重构它、发明它。“学院”就是家园,是今天重要的议题。现在高校都在做“双一流”,中国美术学院也位列其中。但需要发问的是,“学院精神”到底是什么?这个学院精神一方面指中国美术学院一直传承不辍的精神,另一方面是指今天的大学之道,今天教育的自身立场内涵是什么。展名实际上也是三个问题,既是对美院师生的提问,也是对社会、教育界的提问。
北京商报:展览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的?如何呈现传统与创新的维度?
高世名:展览有多个部分围绕着“中国”的坐标,虽然有最传统的书画,但也绝不限于固步自封的面貌。有书法展厅名为“含弘写心”,还有一处是“天地绘心”,核心是“心”字,直接呼应着中国艺术中最高的心学经法。还有一个单元叫做“溪山行旅”,由影像作品构成,是用最当代的语言和媒介来构造出的山水世界。
针对“中国”,名为“乡土学院”的单元重在呈现师生的社会调研,这也是中国美术学院近十年来走的独特路子——扎根乡土,以乡土为学院。学校的师生和全国各个地市都有合作,一方面是提供社会服务,更重要的是推动社会创新。不只是“接活”,而是系统地以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实例。总的来说,展览中呈现的“中国”,一个是文人世界的中国,一个是当代感知世界的中国,还有一个是乡土中国。
关于传统和创新还有许多案例值得一说。在建筑学院的“本土营造”板块,观众可以看到艺术家是把中国传统中的器物、空间以及情境的想象用非常鲜活的当代概念来演绎。一个梳妆盒,里面隐藏着一个桃花源。
北京商报:具体来说,展览作品和艺术家有哪些亮点?
高世名:展览呈现的是各个专业自身的教学案例,可以说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学中的切片。着重挑选的不是水平最顶级的作品,很多是学生的创作。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个教学现场,让观众看到美院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法。
展览中的每个案子、现场,也都是有历史脉络的,都回应了历史上的一个元素。很多观众没有注意到,每个板块都有一个索引。“汉字无疆”板块中的索引是中国美术学院第一代教授郑午昌做的华文正楷字,我们使用的字体最早是由他设计勘定的。
北京商报:中国美术学院的90周年校庆活动地跨京杭,对此您有怎样的感受?
高世名:这回校庆大概有12个活动。其实我们不只是纪念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更关键的是纪念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90周年。国内高等艺术教育是从中国美术学院开始的。为了梳理国内高等艺术教育历史,我们编了39册的《国美之路大典》,还做了很多关于艺术教育当代性的思考。在校庆活动的最后一天,做了一场叫做“学院的危机与潜能”的国际论坛。有70多位国内外的院校校长参加,英国皇家美院、芝加哥艺术学院院长都来了。他们也是觉得意外,一个学校的校庆,却是在谈论危机,大家在讨论时都还是怀有敬意的。我们谈了危机还有未来的诸多可能性。
北京商报:当下美育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美术学院承担怎样的责任,扮演怎样的角色?
高世名:像刚才谈到的,当下既有“危”又有“机”。技术化的时代中,我们的经验和学习方式正在被改变。如何不断地坚守和重现感受力,如何重构艺术最本质的感性经验,是很重要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今天社会中的学院,制度化和学科化越来越强,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守住艺术和教育的本身。艺术和教育的根本其实是相通的,是人的保存和发展。中国美术学院从新世纪以来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努力。在最前沿的跨媒体艺术学院,我们把山水设为超级课程,用声音艺术、装置艺术、先锋剧场做山水,都是为了不断打开山水中的“人”,在今天媒介中实现。中国美术学院刚刚建立了第三个大馆和第四个校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民艺博物馆和中国美院美术馆,三个馆一个面向设计,一个面向民艺,一个面向纯艺,注重和社会的联通。良渚新校区的建立理念是“艺科商融合,产学研结合”,思考如何通过艺术推动社会创新,这是中国美术学院下一个十年最重要的工作。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