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年报悉数出齐,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四大寿险巨头的保费明细已公之于众。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17年,上述四家险企排名前五的保险产品保费收入达3615.63亿元,其中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居多,前12款产品保费收入超过百亿,保障型产品仍为各大险企主要转型方向。
去年以来,在严监管背景下,快返还理财险和万能险产品跌下神坛,各大保险公司开始主推年金类保险产品。从统计数据来看,年金保险在去年为四大保险公司贡献不菲,保费收入近2000亿元。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在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保费排名前五的20款保险产品中,有11款为年金保险、6款为两全保险、2款为终身寿险、1款为重大疾病保险。具体来看,国寿有4款年金保险,1款两全保险;平安有3款两全保险,终身寿险和年金保险分别有1款;新华有3款年金保险,重大疾病和两全保险分别有1款;太保有3款年金保险、1款终身寿险及1款两全保险。
据了解,去年10月1日实施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叫停快速返还、附加万能账户类产品。曾经,此类产品是保险公司冲规模的利器。不过,保监会也为保险公司指明出路。上述通知明确指出,保监会支持并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发展长期年金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开发的长期年金保险产品,应重点服务于消费者长期生存金、长期养老金的积累,并为消费者提供长期持续的生存金、养老金领取服务。
对此,一位保险专家分析,年轻人购买年金保险,可以养成长期坚持储蓄养老金的习惯,做到专款专用。如若投保具有分红功能的商业险,其附带的增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
在这20款保险产品中,国寿鑫丰新两全保险(A款) 保费收入排名第一,达到596.36亿元,成为去年保费收入最多的一款保险产品;国寿鑫福赢家年金保险紧随其后,保费收入达到405.88亿元排名第二;平安赢越人生年金保险(分红型)保费收入为397.34亿元排名第三。
据中国人寿相关人士介绍,鑫丰新A的最大特点就是集“高固定收益、高现金价值、高保险保障”于一体。从收益看,以一位30周岁投保人为自己投保该产品为例,一次性交纳保险费10万元,生存至5年期满后即可按基本保险金额领回11.8万元。从产品责任配置的角度看,鑫丰新A的保险责任有三项:满期给付、身故保障和意外身故保障。
数据显示,国寿鑫丰新两全保险(A 款) 2017年保费收入为596.36亿元,新单标准保费收入仅达到59.64亿元。不过,排名第二的国寿鑫福赢家年金保险新单标准保费“马力”则更足,2017年保费收入为405.88亿元,新单标准保费收入就达到197.7亿元。排名第三的平安赢越人生年金保险(分红型)保费收入为397.34亿元,新单标准保费收入124.02亿元。一位保险行业人士指出,标准保费是由不同类别的业务折算后具有的相同价值标准,它能比保费收入更客观地反映寿险公司的经营状况。
在保监会提出“保险业姓保”期间,保险业务回归保障成为一大趋势,其中发展长期的、期缴类的保险产品成为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四大险企披露的20款产品中,除市场广泛欢迎的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险也成为各大险企主推的保险产品。如太保金佑人生终身寿险A款(2014版)去年保费收入就到达191.49亿元。据了解,该产品险为分红型,产品渠道为个人客户业务。而正在转型期的新华保险在个险推出“健康无忧C1系列产品”以应对监管新政。去年,新华健康无忧C款重大疾病保险实现保费收入83.93亿元,其中首年保费收入就达到34.2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无忧C1系列产品”是对原“健康无忧系列产品”的升级。作为典型的保障型产品,新老版本的健康无忧系列产品都被打上了“回归保险本源”的明显印记。
北京商报记者 许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