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屏蔽支付宝”搅起了移动支付的一池春水,也碰触了中国互联网最敏感的词汇:二选一。这个词汇出现的时候,指责之声一边倒,全然忘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运作规律和法律背景下的经济学常识。
首先,作为市场主体,沃尔玛有选择支付手段的自主权。在中国市场,沃尔玛惟一不能拒绝的是“人民币现金”。人民币是我国的主权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现金、二维码、刷卡、NFC,都是人民币行使主权货币权力的更全面且丰富的表现形式,只不过现金的地位是法律赋予的。
而其他支付手段,完全是商业竞争的产物,即便国资银行背景的银联刷卡,也是与微信支付、支付宝、苹果支付等地位相等的市场参与者。
否认这一点,就等于否认了大量中小商家的市场地位,毕竟它们很少支持POS机银联刷卡,也完全不懂苹果NFC支付;也等于否认了第三方移动支付过去数年的努力,毕竟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是一城一池从银联手里打下的江山;更等于否认了移动支付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市场机遇,毕竟支付宝、微信支付不全靠自己做推广,依靠某种优势占领市场是移动支付合作伙伴参与竞争的题中之义。
其次,便捷与否从来不是用户权益的惟一因素。支付手段的进步,是用户、企业与商家磨合成长的共同进步。在便捷之外,要考虑的东西还包括用户隐私、金融安全以及商家利益。
区别于现金,移动支付除了交易结算之外,还具备提供精准营销和用户画像图谱分析的能力,这是技术进步和更好服务用户的前提,构成了行业对大数据、智慧零售的未来想像力。
这种逻辑也正是沃尔玛回应外界的着重点,和微信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将推出独家优惠,并进行更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合作。
沃尔玛在新零售或者智慧零售上,选择与腾讯深度合作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意味着沃尔玛做好了取舍的准备,这是它为长远利益的一种选择,同样也给予了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假想未来,沃尔玛今天的商业决断会分出对错,但无关道德。
最后,移动支付走到今天,企业有技术、补贴等多个维度的努力,但还不是结束。相反,在普及度足以“搅动民众情绪”的当下,考验企业处理商家、用户多元关系能力的时刻才真正到来。
一种理想的移动支付生活,不应该是“哪家补贴去哪家”,也不应该是“你有我有全都有”。说到底,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在打造智慧零售或者新零售,竞争的侧重点不可能是“对商家更低的费率”或者“对用户更多的补贴”,如果这样PK下去,当然不会出现“二选一”:无差别竞争策略,等于无差别价值赋予,创新驱动只会是个笑话。
在过往历史上,商业策略层面的审时度势不是个例,除了沃尔玛,零售集团步步高在酝酿与腾讯的独家合作;星巴克此前接入微信支付大半年后,才接入支付宝。另一面,肯德基、85℃、周黑鸭等品牌也一度因受到商业合作条款的约定都只支持支付宝而不接受微信支付;在餐饮市场,只接受支付宝或者只接受微信支付的企业,也仍然存在。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业务本身,从这个维度,择优而行的“二选一”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当用户不再是支付补贴政策下“温水里的青蛙”,才能了解商家的真正价值,才能倒推商家甄选微信或者支付宝的赋能水平。
这才叫做竞争。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