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浪潮之下,过去几年间,市场上曾出现了大批涉足信托分拆销售的理财平台,代表者包括信托100、51信托等,这些平台推出的“百元信托”、“众筹信托”等产品也一度名声大噪。不过,随着监管的趋严,此类平台在合规压力下纷纷转型。日前,成立五年的信托100已成功清盘“百元信托”,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51信托等平台也数月未更新或撤下了分拆销售的信托产品。
清盘百元信托
动辄百万元的投资门槛,令很多普通投资者对信托产品望而兴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这个门槛大大降低,也给众多打着分拆销售信托产品旗号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这些平台发展之迅速,从近日信托100清盘百元信托时的一组数据就能看出。据公司官网公告,成立于2013年12月的信托100,在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的2016年下半年,启动清盘旗下“百元信托”业务,百元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峰值高达65亿元。2018年2月,信托100与最后66名会员达成资产收购协议,成功完成清盘。此外,信托100还启动了B轮融资,当前已经完成由中财联盟领投、上市公司邦讯技术跟投的部分融资,后续可能引进更多知名投资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在信托100官网看到,平台上还有一款名为“如意存”的产品介绍,投资者可以百元超低门槛享受每周赎回、6%-12%的稳健高收益优越理财体验。不过目前无在售产品,“如意存”最近一次发行还是在2016年下半年。
信托100相关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意存”属于“百元信托”系列产品,在2016年四季度公告清盘时已停止发布新项目,并同步完成了清盘。信托100上线四年多以来所有产品数据均完整保留在服务器,包括已经完成清盘的“如意存”,未来不会再发布百元信托产品,网站改版后相关产品信息也将不再展示。信托100已经转型为专注信托资管、私募基金咨询及数据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服务对象为金融从业人员和高净值合格投资者。
灰色地带游走
并非每个平台的命运都相同。在前几年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中,与信托100几乎同期涉足信托分拆销售的多家第三方互联网理财平台,有的悄无声息地撤下了相关产品,有的甚至已经“失联”。曾推出“一元信托”的多盈理财,官网页面上已无此类产品踪迹,销售的信托产品都是100万元起投;51信托的官网官微最近更新还是在2016年,其客服电话也转到另一公司名下。
曾令这些平台一度风生水起的分拆销售信托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小个人投资者先将零散的资金委托给平台,由后者去购买相应信托,门槛可以从100万元降至100元甚至更低,同时收益仍能达到和正规信托产品一样高,这也被称为“团购信托”。另一种方式顺序则相反,是由信托持有者将产品转让,第三方平台再进行分拆销售。
高收益、低门槛加上网络的开放性,令两种方式都能很快吸引到众多投资者。但如此销售其实也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受到不少争议。有业内人士指出,信托投资者投入资金大,产品结构复杂、期限长、流动性低,投资者有时存在提前变现的需求。而法律法规对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没有给出明确意见,包括信托受益权能否作为质押物、信托收益权能否分拆转让等。用益信托分析师帅国让介绍,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受益权进行拆分转让的,受让人不得是自然人。
投资者应加强风险意识
也因为市场需求存在相悖之处,不排除有平台仍在进行信托收益权的分拆销售。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目前市场中信托分拆销售情况并没有彻底消失,只是地上转地下了。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注意信托项目本身的风险,同时也必须面临第三方平台公司本身的道德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资管新规意见稿再次明确打破资管产品刚兑,让分拆销售对应的资产端也就是信托产品的兑付风险加大。
帅国让表示,作为投资者而言,应该树立风险意识,满足信托公司对合格投资者的要求。针对一些代销平台推荐的产品,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是哪家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可到中信登查询),并查看签署的合同是不是跟信托公司签定的。
廖鹤凯指出,信托项目合买容易产生经济纠纷,在项目出问题时纠纷更难调和。如果合买的实际认购人出现道德风险,对其他未署名认购人来说会有很大法律风险。
“最关键的是,参与信托计划的委托人为惟一受益人,从第三方平台团购了信托的投资者,并没有相应的受益权,在信托计划本身出现风险时,投资者自身无法向信托公司申诉权利。”业内人士提醒。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