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投资人在创业大潮中站在了舞台中央,比如朱啸虎、徐小平、李开复……投资成绩不错,带上了明星投资人的光环,被投项目都似乎一只脚踏上了成功的彼案。
从商业逻辑和立场上,为创业者鼓与呼,是理所当然也是情之所至,只不过喧宾夺主的意味越来越浓烈。
从共享单车开始,朱啸虎打遍了整个朋友圈,倒是ofo的创始团队一直讳莫如深。等到朱啸虎抛售ofo股份,口水战转移到新零售和区块链,这份口实又被另一个投资人陈伟星捡取,成了揶揄朱啸虎的笑话。卷入争论的还有孟醒(雕爷)、薛蛮子等,区块链成了投资人争吵的新战场。
对错不可能有定论,毕竟区块链还在争议的初级阶段,也不会因为某个或者某几个投资大佬的观点成功或者失败。
甚至到了这个地步,区块链本身没有什么可说的,投资人的吵架有点“吃相难看”。对比来看,以前团购大战、网约车大战的时候,大概千万以上的民众已经明明白白看懂了,也体验了这些新模式新生活。
区块链呢?除了大佬口中晦涩的名词和飘渺的判断,大概只剩下代币“涨不涨跌不跌”了,没有人关心做区块链的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
某种维度,互联网投资人象征了技术前进的方向,他们可能有失误,但专业性应该高出一截,否则何以服众,吵架如果能赢,或许街头大妈更胜一筹。
相比而言,同样是未来的技术概念,人工智能、VR/AR对民众友好得多。说到底,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都有具象产品,质疑也能质疑得有的放矢。
泡沫在互联网并不可怕,回过头去看,2015年火得一塌糊涂的上门O2O,现在几乎找不到一个成功样本。再往前看看,团购似乎也只剩下美团点评一家,但这并未妨碍上门O2O和团购作为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只是市场大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民众并未因此损失什么。
但区块链,以现在的苗头,大有重蹈P2P覆辙的趋势,一旦出问题,“韭菜”可能就不是投资人这个群体了。
笔者注意到,已经有投资人拿“信仰和人性”说事了,这不是蠢就是坏。这些投资人以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为比喻,阐述区块链信仰的重要性。
有没有可比性,不好下结论,但信仰在商业逻辑里不是成功的保票。那个年代,坚信门户网站的不只是新浪,坚信电子商务的也不只是阿里……能否成长为今日的巨头,关键仍然要看企业做的符不符合市场规律。
那么,如果投资人想吵架,请叫上所投项目一起,创业者才是舞台的主角。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