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典藏

邹析伶:人物画中的时代情韵

出处: 作者: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 网编:王巍 2018-02-08

  

《祈愿》

  

邹析伶

又名邹丽,国画家,生于胶东半岛,现居于北京,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大展并获奖。

国家一级美术师

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千墨艺术网特邀顾问

析伶画社主理人 

画家邹析伶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她的笔墨,既阐释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也有艺术家对时代的描摹。“上世纪70年代是承上启下的时期,我们记录的是时代中的所闻、所见、所想。”人物画是邹析伶最重要的创作题材,在她看来,人物画创作最能表达艺术家的心情与心境。从时尚女性到沧桑老人,从市井情趣到大型创作,画中人物透过细腻的笔触流露出不尽相同的气质美,同时,时代的情韵也洋溢在整个画面中。有评论表示:“邹析伶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她立足于时代,倾心于对时代女性的深入观察,从美学、文化的层面去把握女性的心灵美、气质美、形象美,用艺术的眼光去挖掘女性本身蕴藏的璀璨的美丽和多姿的辉煌,去认知女性身上所包涵的清丽、时尚的光彩。”邹析伶的作品《记忆》,表现的是上世纪90年代流行一时的橱窗模特职业,画面除了展现女性的时尚美感,更多是记录消失的时代印象。

虽然致力于创新,但画面中平和的色彩、独特的线条以及精准的造型表现出邹析伶扎根传统的基本格调。为了追求作品精神内涵与形式语言表现力的丰富性,邹析伶并没有走上实验水墨或非水墨画的路子,她强调的是“保持与传统水墨人文精神的一脉相承性”。邹析伶的作品有着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但更多是一种人文情怀。除了表现都市中的人物形象,西藏地区的风土人情是画家重要的创作题材。邹析伶曾多次前往西藏采访,用脚与心感受藏区的生活。与普通的甜美的人物形象不同,藏民们的眼神与肤色有着岁月和风雨塑造的沧桑,邹析伶读到了“苦涩”之美。她笔下的藏民,每一张面孔都在诉说着淳朴的品质和坚毅的精神。艺术家桑建国表示:“邹析伶一直在创作人物画,大部分作品表现的是西藏风情,并且屡屡获奖,入选全国美展。看了邹析伶的人物画创作让人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追求的执着。”

在创作过程中,反思画理画论已经成为邹析伶的一种习惯。如何把握法与无法的尺度?如何处理情、景、境的关系?传统文化、艺术现状和未来走向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邹析伶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在画家看来,在创作中与其说是在追求形式美感,更多是带有学术性的探究精神。“徐悲鸿曾经把画家分为两个类型:学究型和明星型,前者不为取悦观众和市场而作,格调是高尚和纯正的。然在共同的精神价值取向下,水墨是人的精神素质与人格力量的最真实的反映,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艺术追求使艺术品的格调显示出微妙的个性差异。”邹析伶以八大山人和潘天寿为例讲述了二者笔墨面貌上的不同:“八大山人的大空间多是空白处,潘天寿却往往把有形的物体如山石做夸张的处理。八大山人的形体多由弧线构成,而潘天寿却改为方折。这一虚一实,一圆一方,造成了风格的差异。”

身为一位勤于思考与探索的艺术家,邹析伶有着自身的坚守:文人画所强调的知识、思考、读书、行路之道不能丢。文人画家讲人格修养,修养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使阅历得到丰富,性情得到陶冶,领悟力和境界得到提高。在邹析伶看来,只有由画、文、论汇合起来的综合结构,才能大致展现画家的人生思想与艺术世界,也让人看到画家多年的践行——乃是一条研史、求思、治教、探艺诸方面汇通化合的道路。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