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度过了七个年头后,华策影视业绩一路高歌猛进,业务范围也从电视剧拓展至综艺、电影、游戏、艺人经纪等。但战线不断拉长的同时,高投入也让华策影视成本剧增,新业务也需要足够的成长时间,去年上半年华策影视公告显示,电视剧业务仍然占据华策影视总营收的80%以上。此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作品陷入抄袭风波也给这家公司带来负面影响,人常说“七年之痒”,对于华策影视而言,上市七年后又将面临哪些转变?
营收、净利七年连续增长
2010年10月,成立五年后,华策影视正式登陆A股。彼时,华策影视最为人熟知的还是擅长的电视剧业务,根据华策影视年报,300集左右的年生产量给华策影视带来的销售收入近2.8亿元。其他如刚起步不久的电影业务则处于亏损状态,影院建设也才刚刚开始。
转折点出现在上市的第三年,2013年,华策影视收购海宁华凡星之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60%的股权,同时参股掌动科技,将业务布局覆盖至游戏、艺人经纪领域。同年7月,在斥资16.52亿元收购另一家电视剧制作公司克顿传媒100%股权后,经过一年的融合,华策影视的业绩开始一路高歌。
据华策影视公告显示,2014年,华策影视营收高达19.16亿元,同比增长108.16%;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51.03%。这其中,仅克顿传媒旗下剧酷文化、辛迪加影视两家公司就累计贡献了1.23亿元的净利润。
此前一度亏损的电影及影院业务也出现好转,华策影视控股及参股影院数量31家,影院票房带来的收入达7305.69万元。电影方面,华策影视参与投资并上映的《归来》、《小时代3》等6部电影累计票房13亿元,2014年年报,电影销售收入涨至3116.29万元。同年,华策影视成立华策影业,专业性开展电影投资、制作和发行。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2014年也成为华策影视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
这种互联网化方向的转型,在2015年后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华策影视提出SIP战略以及“全网剧”概念,累计采购IP数量超50个,包括《创业时代》、《夏至未至》等。近两年,凭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何以笙箫默》等SIP剧目的热播,加上游戏、广告、艺人经纪等业务的收入,华策影视业绩连续七年实现上涨。
据华策影视公告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24.97亿元,净利润3.08亿元。全网剧年播出、开机、取证集数都已达到千集左右的同时,市场马太效应明显,10%的头部内容带来了90%的视频点播流量。
成本上涨IP风险增加
战线不断拉长的同时,华策影视的营业成本也在剧增,尤其在以“超级IP+超级明星+超级制作”为核心的SIP战略背景下,一方面市场上优质IP的版权费用、明星片酬等都在水涨船高;另一方面,“超级制作”也意味着服装道具、后期、特效等各个环节投资力度的加大。华策影视季度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华策影视的营业总成本达21.86亿元。
高成本下,华策影视同样在探索多元化变现模式,如围绕爆款剧的导流、传播效果,加大内容整合营销力度,进行跨次元、跨内容形式的开发。业务拓展上,目前华策影视的布局已经延伸至游戏、综艺、电影、影院、艺人经纪等多个领域。
新拓展的业务也带来一定的营收,但整体来看仍然有限,据华策影视业绩报显示,去年上半年,华策影视影院票房收入、电影销售收入、综艺收入分别为0.39亿元、0.74亿元、1.13亿元,但毛利率分别仅16.59%、18.77%、0.13%。全网剧销售收入仍占华策影视总营收的80%以上。而值得一提的是,华策影视全网剧的营收大多来源于子公司克顿传媒,2017年上半年,华策影视营收17.51亿元,净利2.75亿元;其中,克顿传媒营收11.61亿元,净利1.32亿元。
伴随着IP不断被影视化,版权问题也开始显现。克顿传媒参与制作投资的电视剧《锦绣未央》热播的同时,电视剧原著小说的抄袭风波也愈演愈烈。多名志愿者、作家及编剧于2016年11月共同发起维权行动,并有11名作家将《锦绣未央》原著作者秦简告至法院。
华策影视另一IP《此间的少年》也被金庸以侵犯自己的著作权及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诉至法院。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认为,原著小说和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是不同的两个作品,判断改编电视剧是否也涉及侵权,还要将该电视剧与其他作品进行比对,看是否在语言、故事情节等方面存在侵权的情况。对于影视公司而言,为规避版权风险,需要在购买文学作品改编权前期,对作品的基本内容情况进行前期调查,避免后续发生事端。
针对上述质疑,北京商报记者向华策影视发送采访提纲,但华策影视方面表示,目前处于业绩披露前敏感期,不予回应。
项目规划需阶梯式布局
进入2018年,华策影视在全网剧爆款内容持续产出方面的布局力度不减,围绕SIP及SIP+X战略,除《创业时代》、《凰权·弈天下》、《老男孩》、《悲伤逆流成河》等剧目外,《玄门大师》、《盛唐幻夜》、《我的奇妙男友2》等纯网剧也在制作或开发过程中,其中不少仍然基于IP作品改编。
“可以预想的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IP剧仍然会占据很大的市场空间,由火爆IP改编的影视项目也会有火爆的市场。IP本身就经过一段市场培育的过程,逐步积累了众多的粉丝,对于企业和资本而言,选择IP作品进行开发也是相对保险稳妥的投资。”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立强认为,“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态势下,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群体会选择空闲时间在网络、移动端看视频,网络剧也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上线网络剧206部,上线数量较2016年同比增长46%。除华策影视,包括慈文传媒、欢瑞世纪等在内的影视公司也在更多地向互联网靠拢,不断推出网络剧,乃至反向输出给传统电视台,网台同播、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也越来越风行。
《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一波高口碑网络剧的诞生也意味着网络剧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向重品质转变。“不能因为网络剧制作门槛低,就忽视了剧目的质量,现在不少网络剧的制作已经在向传统电视剧靠拢甚至超越。”陈立强强调,“而从长久的发展而言,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网络剧,只有通过匠心制作,赢得口碑,才能赢得市场的追捧和肯定。”
“此外,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不可能只做爆款或是头部剧,虽然一部头部剧成功会带来较高的收入和更多合作机会,但是如果有一部头部剧砸了,原来的合作者可能就会离开。公司需要让项目呈现阶梯状,也要做一些需要培育市场、受众、演员的作品,慢慢把市场培育起来,未来这类作品也就能有更大反响。”慈文传媒集团董事长马中骏认为。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邓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