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双霞)12月12日,由中腾信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中腾信”)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与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债务风险整体处于可控范围,65.6%的有债务家庭的债务收入比低于2。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2017年9月底达到52.6%,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60%以上的水平,更远低于85%的警戒水平。
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介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带动了消费金融的快速增长。但现实中,消费金融供给不足,反过来对居民消费形成了制约。从《报告》的很多数据和结论来看,工薪阶层存在较大的消费信贷缺口。
《报告》数据显示,从信贷总需求金额来看,工薪家庭平均总信贷需求额为26.5万元,远高于非工薪家庭的13.3万元,前者需求是后者的接近2倍。工薪阶层消费信贷额2013年至201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7%,高于房产信贷额增长5.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半工薪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了满足,特别是消费信贷(不含房贷)方面,工薪家庭和非工薪家庭的满足度较低分别为40.4%和34.5%,存在较大的消费信贷缺口。
中腾信董秘魏昆认为,这是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传统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存在利率管制,商业上难以持续导致动力不足;二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和能力还不足以覆盖长尾人群。传统金融机构迫切需要类似中腾信等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来提升服务效率,通过互联网和科技手段,解决这部分人群消费金融服务需求。
在工薪阶层的借款渠道和还款意愿方面,新兴消费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和科技手段与银行错位竞争,银行满足了工薪阶层的房贷需求,但在消费信贷需求方面,工薪阶层更倾向于非银行渠道。
《报告》显示,排除房贷后,工薪阶层向非银行渠道借款的倾向明显上升,非银行渠道是指亲朋好友和其他渠道(含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借贷平台和民间金融组织)。从工薪家庭计划借款渠道来看,“其他渠道”在信贷总需求当中占比13.6%,而在消费信贷需求当中占比上升到19.8%。
目前,工薪阶层中15.7%通过互联网消费金融获得资金,远高于非工薪阶层的4.3%,互联网消费金融以借款方式灵活等优势更获工薪阶层青睐。
有市场观点认为,当前现金贷快速无序发展,导致用户负债率上升,过度负债引起居民还款意愿下降。但从CHFS线下调查和中腾信小花钱包的业务数据来看,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工薪阶层客户,还款意愿较高,92%以上的家庭会提前或正常还款,逾期还款或无力还款的占比极低。
魏昆认为,伴随中国消费升级,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工薪阶层消费需求进一步被释放,但工薪阶层的真实负债状况,因为缺乏大规模调查和权威数据,几乎没有披露。从长远来看,建立在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基础上的消费信贷服务,才是商业上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消费信贷领域的普惠金融,依旧任重而道远。《报告》给消费信贷服务行业发展方向上提供了启示。中低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信贷参与率不高,说明消费金融服务供给仍不足。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更愿意服务高收入人群。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说,为避免贫富差距更大,需要更多的新兴消费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和科技手段,来为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提供服务,这是普惠金融更长远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