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开始公测的简24无人便利店已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最接近无人零售鼻祖Amazon Go的落地项目。视觉识别、重力感应、即拿即走,简24的技术方案很炫酷,尽管在识别准确度、能否标准化复制扩张等方面还有待检验,但是简24创始人林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简24在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接下来的迭代升级阻碍不会很大。林捷表示,对技术理念的理解决定了一开始的方向和之后的成败,简24在减少人工不确定性因素的同时,并不减少便利店该有的温度,他希望能利用技术手段改善目前便利店大赛道上不标准的东西。
减少人的因素
10月底在上海公测的简24无人便利店引起了不小轰动,与市面上已有的无人便利店相比,简24可看做最接近Amazon Go即拿即走设想的落地项目。
此时距离林捷离职多点CEO不过4个多月,林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简24在创业之初团队只有8个人,到现在简24成功进入公测阶段,团队人数也增加到了60多人,而且融资了数千万美元,他们终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便利买单,便利店正处于爆发的边缘。传统便利店企业加速圈地,无人便利店成为创业风口,便利店的大赛道里已经吸引了很多玩家。林捷称,简24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更好地结合人、货、场,把人的因素减少,把非标准化的东西标准化,跑出一套在所有便利店里都能实现的标准化、可复制模式。
简24便利店主要利用了计算机视觉识别、复合传感器、深度学习等技术,北京商报记者现场体验发现,简24无人便利店的房顶和货架上都装有摄像头,货架上装有传感器,消费者每挑选一个商品,都会被计算机自动识别加入购物车,实现自动扣款,无需再到收银台排队扫码支付。
不减人的温度
尽管在收银、库存管理等环节几乎都减掉了人的工作,但是简24并非无人值守。林捷表示,简24店内会配有1-2名店员进行理货、打扫卫生、服务消费者等工作。“简24想做的是一家有温度的便利店”,林捷称,简24一定要有人值守,因为店铺面积有100平方米,尽管智能设备替代了一部分人的工作,但是机器尚不能实现有感情的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在简24无人便利店内看到,简24除了售卖传统便利店的常见商品、消费升级类的网红商品外,还有包子、饭团、咖啡等热食,在工作日晚上七八点,鲜食产品已经基本售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简24无人便利店空间较大,在这家门店里,还设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休闲区,配有休闲座椅,可容纳15-20人在店内用餐、休息。林捷表示,简24除购物区外,更像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简版客厅,消费者可以在24小时中的任意时刻停留休息,这也是他们连接消费者与便利店感情的打法之一。
门槛非技术本身
无论采用哪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无人零售都是为了回归零售业本质,在效率、成本、体验等方面改善传统零售行业遇到的问题。
在林捷看来,无人零售的门槛并不在于技术本身,简24团队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破冰,接下来的迭代升级遇到的阻碍将不会很大。林捷表示,光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有对技术理念的理解。林捷回忆道,创业前期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项目落地之前,并不知道哪个方案能真的成功,对技术理念的理解决定了一开始的方向和之后的成败。
技术的“新奇感”有它的生命周期,是否能带来便宜、方便、舒适的购物体验才是普通老百姓一直最为关心的话题。目前这家简24门店开在商圈中,主要客群针对“85后”写字楼白领和年轻人。据林捷透露,简24早期店的定位都会是办公区、商圈,预计年底前会在上海内环区域再开一家店。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徐天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