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IT论道

谁让“生态概念”污名化

出处:IT互联网周刊 作者:张绪旺 网编:王巍 2017-09-17

如果合作伙伴在一家公司,只能赚到炒股的钱,这种所谓的“生态”就要小心了。

所以,冯鑫和他的暴风小心翼翼。除了都喜欢唱《野子》,跟他实在没什么交集的贾跃亭,始终被当做警钟长鸣和比较对象,这让冯鑫不舒服,却又无可奈何。在中报沟通会和风迷节上,冯鑫近期连续两次向媒体“交心”,以与乐视危机区隔,再三力证暴风健康与可控。

金山的履历和播放器情怀沉淀,成了暴风挽尊的加分项。但细看暴风今日在股市和故事的双层危机,很难掩盖冯鑫一度迷醉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生态”执念,对生态的野望、膨胀和攀比。生态,什么时候变成了过街老鼠,乐视暴风危机可能是导火索。

之于互联网,生态无外乎两种含义:横向用户边界的融合、纵向产业链条的协作。但凡称得上生态有型的企业,两个纬度缺一不可,BAT为甚。乐视和暴风,软的硬的业务,有模有样,某种程度上,跨界幅度比BAT还要疯狂,整合难度恐怕只高不低。

可惜,这样的生态还是犯了BAT初级阶段,每个互联网公司都会犯的错误。症结在于,误把产品矩阵当了生态森林。

上一个高喊“产品矩阵”口号的其实是搜狐,新闻、视频、输入法(搜狗)、SNS、《天龙八部》……随便拎条产品线,都是九位数用户量级,可是现状并不美好。小农式“耕种”的苦哈哈,不应该是互联网生态打法:十亩地种小麦、玉米、桃子、西红柿……黄金分割,也不太可能打造出现代生态农业。因为生态关键词可能已经变成播种、培育、收获、再加工、深度销售这样的纵向产业分工,而不是农作物品类多少本身。

坦白说,网络驱动的BAT和硬件为王的乐视暴风小米不尽相同,但在架构生态的道路上,趋同要多于迥异。

做个同类项对比,小米在今年二季度触底反弹,核心手机重获生命力之外,不能忽视是小米生态链架构发挥的作用。同样是出产“自家”硬件,暴风、乐视还在纠缠内生层面的左手倒右手,而小米更多品类是“自力更生”。

尤其是米家系列(销售渠道已改名有品),与其说是小米生产,不如说是小米输出品牌、设计、供应链、品控和售后经验,让第三方创业者唱戏。近两年,华米(手环系列)、紫米(电源系列)、云米(净水器等)等突出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展现出两条腿走路的态势,在小米渠道之外,逐步掌握了第二种生存能力。当然,在部分人看来,被解读为小米生态链企业的“离心”现象。呵呵,为什么不呢,生态讲究是互相扶持,而并非相互依赖乃至推诿。

生态,生是关键,是大哥带着小弟,而不是老妈供养子女;是大家一起赚钱,而不是没钱反正爹养。这恰恰是京东、美团点评、滴滴、58同城等生态链公司之于腾讯的相似意义,只不过小米换了一种实现路径。

不然呢,把子公司甲的款项,挪用到子公司乙,才叫生态吗?那叫步子太大……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