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逸情》
8月20日,许化夷从艺60年艺术展将在民族文化宫举行,展览将通过100幅作品的展示,再现他的从艺历程。作为国画大师许麟庐先生的儿子,许化夷家学深厚,自幼跟随唐云、傅抱石、于希宁、金振之、钱瘦铁等诸位大师学艺,可谓师出名门。上世纪80年代,许化夷远赴美国传艺。2005年底,他回到北京,十余年来,许化夷一直保持着低调的生活状态,偏居京城一隅,潜心艺术。对于此次展览,他说,“这是人生的一个节点,想向我的朋友、关心我的人做一次汇报。更为重要的是来纪念我的父亲”。
谈学艺 父恩难忘 师出名门
在许化夷的内心深处,父亲许麟庐先生在他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的影响是无时无刻的,“父亲对我影响太大了,我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他一生执着于艺术之中,是一位很好的、很有创作力的艺术家,特别是他对待艺术的态度,我一直不敢忘记”。
作为名门之后,许化夷有着很好的求学环境。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便邀请了中国当时最好的画家来教他。“我父亲交友满天下,画界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做‘柴大官人’,南来北往的画家都爱来我家。他们都是我父亲的好友,很多都是大画家,有着杰出的艺术造诣。”许化夷的记忆中,上海的唐云大师、金陵的傅抱石先生、山东美协主席于希宁先生,经常到他家做客,因此,许化夷有了比别人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向他们求教,后来便投师在这些大家门下。许化夷学画很用功,为了更好地学画,许麟庐先生还让他在于希宁先生家住了两年多,这段学艺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众位名师的指点,加之天资聪慧,许化夷绘画进步很快。从上世纪80年代,年轻的许化夷便开始跟随父亲为很多国家机构无偿作画。“在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对面,悬挂着一组《松竹梅》图,那是合作完成的作品,其中梅花是父亲和我画的,松树是亚明先生画的,竹子是唐云先生画的,当时我刚30出头。”许化夷表示。
如今,数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许化夷也将年届七旬,但对于父亲的情感却越来越浓。在父亲去世后,许化夷一直想办一次展览,最终选择了今年的8月,“因为父亲是8月走的。所以我这次办展一定要在8月,来纪念他的恩情。我想他一定会感知到我的努力”。
谈创作 传统为基 中西结合
从艺60年,许化夷对中国画艺术创作有独到的见解。“中国画必须要讲传承,要学古人。历代大家经过一代代的积累和探索,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经验,传承至今,我们要在学习古人的道路上融入自己的个性。”
由于有着长期在国外教学的经历,许化夷的画作在中西融合上有着准确的把握,他的画作以中国水墨元素为主,但是吸收了很多欧美的技巧,特别是色彩。
“我师哥宋滌在这方面有研究,我也在做。画家到了一定程度都想有所突破,但突破很难。我注重传统的东西,不排斥西画优秀的技法。西洋画好的,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画好的,我们必须要继承。”许化夷表示。
“中国画是墨、线、面的组合,而西画是颜色的组合,颜色、色调,加上光线和立体感。他们追求的是形式上的,我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我们的画像诗歌,他们的画像电影,直观、表面多,表现外在的东西很好,两者的表现手法完全不同。”许化夷表示,只有充分了解东西方绘画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
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许化夷善于融会贯通,这反映在了他的创作之中,有些画作借鉴了工美的色彩;有些作品融进了欧美绘画的构图方式;有些作品吸收了倒影的效果。“我在国外一直在探索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结合。我喜欢采用大刀阔斧的手法,把西洋的东西糅合在中国画之中。中国画和西洋画各有千秋。我希望把最好的东西拿过来为创作服务,最终是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邃的东西,表现具有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谈著作 浓缩艺术 传承经典
相比很多父辈,许化夷至今保持着很好的习惯,就是写绘画的书记,“我喜欢用文字把经典和历史沉淀综合起来,加上我的感悟,展示给爱好者,这是很好的传承方式”。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许化夷就出了一本草虫画技法的书。“那是1984年发行的,当时我把西方的几何图形利用在绘画当中,在中国那是第一次。”在2005年,许化夷回国之前,作家出版社又借用他在美国的讲义出了本《中国画花鸟鱼虫绘画大全》的书籍,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书中刊登了许化夷多年来对花鸟画的认识及画法,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比如画鸟,通过动态线和几个构造很快就能掌握。
许化夷认为,出版一本有内容、有质量的书籍是很困难的,出书的目的是要让人掌握宗本。“我的书写很系统。比如教画虾,我能让你在几个小时内画成形。齐白石大师擅画虾和小鸡,他画中的很多技法是从八大山人的作品演变来的。面对古人的精品,我都打开揉碎了教学生,学生也会演变和发挥。”
在许化夷出版的书籍中,精确地讲述了中国画的创作技巧。他说,“画中国画,谁对水掌握得好,谁就是成功的。不管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人物,最终是水的掌握。离不开施色,离不开线条,墨笔的含水量,施水很难系统地加以介绍,是一种经验和感觉,贯穿着整个绘画过程,是一切绘画的根本”。
画画、教学、出书贯穿了许化夷多年来的人生历程。在朋友的眼中,他是一位真正有创造的艺术家和艺术传播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许化夷用自己的绘画和文字讲述、传播中国绘画艺术,在沿承经典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这是他对父亲和恩师们最好的回报。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胡晓玉
许化夷协助父亲许麟庐先生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梅花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