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是北京商报32岁生日。在这个商报之夜,特别设计了一个环节——“年代秀”, 从“50后”到“90后”五位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经济人物,分别与北京商报的主编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时代与品牌的对话。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创业氛围,也造就了不同气质的品牌,一起来听听这半个世纪的创业故事。
刘亚力:“大概是在两个月前的高考期间,一个高考机器人和高考状元pk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这个教育机器人来自于学霸君,这个智能教育机器人来自于学霸君。张总是学霸君的创始人,曾经在2004年和2012年两次创业。张总,您觉得不同的时间和环境,给予创业者的空间和机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张凯磊:“不同的时间和环境创业,空间和机遇很不一样。我自己感觉主要有三个差别,第一个是业务越来越难做,2004年我做问吧教育,雇用清华、北大的大学生,做一对一和小班课,一年下来营收达到1亿多元。2012再次创业做问吧科技,现在已经融资10亿元左右,公司在研发智能教育体系等方面投入了很多钱,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盈亏平衡,因此我觉得业务越来越难做了。
另一个差别是,钱不当成钱了。在第一次创业我们融资500万元,很容易就实现一年1亿多元的交易额。2012年创业,我们做人工智能,研发智能教育机器人系统,发现市场的钱太充沛了。A轮我们融资500万美元,C轮又融了1亿美元。
还有一个差别是人才太贵了。现在优秀人才越来越多,2004年请一个顶级的数学老师或者优秀的工程师,一个月1万多元的工资。现在一个优秀的基础研究员,博士毕业,一年拿50万元、60万元的薪资,顶尖的工程师一年200万元的身价,还要担心被其他公司挖走。业务越来越难做、钱不值钱了,人越来越贵,是两次创业的三大差别。”
刘亚力:“现在AI发展非常迅猛,但这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滥用了,也引起了很多人失业的担忧。那么在教育行业,您认为AI将扮演什么角色呢?”
张凯磊:“首先老师们担心,AI这行业再发展下去,是不是就不需要老师了?我作为一个AI从业者可以非常肯定,AI不会替代教师。所有今天的发展的AI技术都是一种效率工具,和人类发明的互联网技术没有本质差别,比如说我们今天研发的AI工具,可以做自动批改。就未来而言,老师是不批改作业的,AI是完全通过学生的手写识别加解题完成自动批改。未来老师虽然不批改作业,但要学会去看数据。
未来的老师不是一个人给50个人讲课,可能是一个人对着10万人讲课。通过AI技术,教师知道到底多少人听懂了,多少人听不懂。未来的作业不像现在这样一个班级几十人做同样的作业,而是每一个人的作业都不一样。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做的题对与错,决定你下一道题的难度。AI技术有助于推进个性化教学。
AI对教育做这样的改变,老师不会失业的,只不过老师会升级,会从一个老中医升级到协和医院的顶尖医生。如果一位教师只想一辈子用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教30年,那就会被淘汰。如果教师愿意与时俱进地去改变,看数据,看学习如何被改进的,那这样的教师永远不会被淘汰。因此教师永远不用担心AI,AI会帮助大家生活得更好。”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