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电商一度成为资本的宠儿,但资本有些时候却成了双刃剑。鲜花电商FlowerPlus花加(以下简称“花加”)日前宣布完成B轮亿元以上的融资,徐小平真格基金的加入以及庞大的融资金额。这一消息让业内议论纷纷的同时,花加夸大融资的说法也不胫而走。7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花加工作人员表示获悉,公司否认夸大融资额,并已经联系律师。
陷融资造假漩涡
数亿元的融资,以及真格基金的加入,似乎并未让花加体会到巨额融资带来的喜悦,反而陷入争议。花加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称,融资额造假乏事实依据,是对花加经营情况的恶意揣测和判断,正在联系律所消除因不实报道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花加没有正式对外发布过任何融资信息,对投资方和上亿元的融资额不予置评。而在此之前,该工作人员已证实,花加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对于腾讯的战略投资尚不清楚。
7月12日,有自媒体人在微信朋友圈爆料称,花加已完成新一轮数亿元的融资,徐小平真格基金入局,且还将有BAT量级的玩家战略投资花加。随后,花加的官方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的确完成了B轮融资,但并未对融资的具体金额、融资用途等具体细节向北京商报记者做出回应。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花加的融资信息显示,花加目前已经完成了B轮亿元以上人民币的融资,真格基金、璀璨资本、昆仲资本成为花加本轮新的投资方,远镜创投、光合创投(光合基金)投资了花加A轮融资后也参与了B轮的融资。
疑为宣传造势
巨额融资体现了资本市场对鲜花电商以及花加模式的看好。不过,7月14日,市场又传出消息,花加本轮融资额存在水分,实际情况投资机构规模有限,真格基金仅为跟投,昆仲资本投资额不超过千万元。还有消息称,此前花加在一个月前进行过工商变更,但本轮融资额迟迟未到账,花加或是在用曝光的方式施压投资人。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广锋认为,企业一般不存在故意夸大融资额的情况,但企业对外宣传时,通常不会公开具体的融资数量,多数提供千万级,亿级等大概的融资数据。“夸大融资额对企业来讲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和必要性,反而在夸大融资额后还会对后续的融资产生阻碍,因为投资机构在投资前会对企业进行详尽的调查,企业也需要为投资方提供企业的相关数据,难以做到隐瞒资金数。”何广锋表示,创投圈非常小,信息的透明度高,企业具体的融资额和估值对投资方来讲不是秘密,因此企业不会冒着信誉受损的危险故意夸大融资额。
独立投资人王宇翔认为,作为初创企业来讲,将融资额模糊处理是一件普遍的事情。非客观情况下,夸大融资额一般是为了扩大企业的宣传,一方是是为了向外界展示企业有足够的资本烧钱,有充足的资金对新的运营模式进行探索,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投资机构愿意为企业进行背书,代表企业的运营模式可以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但如果企业需要融资的数量没有及时到位,则意味着该企业半年到一年的战略投资是收紧的,没有办法支撑企业对运营模式进行探索。
一位不愿具名的鲜花电商从业者也表示,鲜花电商难盈利甚至亏损,已经是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只有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资本不断造血,才有幸存的可能性。而夸大融资额也是增加曝光量的捷径,进而提高市场对花加的知名度。
股权变更原因众多
花加在本轮融资之前,已经提前完成了股权结构变更。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早在今年6月16日,花加已经完成了新的股权变更,新增四个投资机构,注册资本也从158.5万人民币变为188.7万元。深圳昆仲元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璀璨远见(深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远镜合润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真格天弘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新股东,上海德同益民消费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则退出。有分析人士称,新增股东代表上述机构为股权投资,而退出的股东或因多种原因,不排除对花加的经营模式不满意,以及未来难盈利的前景。
王宇翔称,投资方早期投资时,除了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外,还会提供相应的业内资源,在初创企业逐渐建打开市场后,存在投资机构不继续投资的可能性,并会逐渐收缩话语权,仅保留相应的收益权益。
何广锋进一步解释称,公司没有从上一轮的股东出顺利募集到新一轮的融资,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并不看好;其次,公司当前的估值过高,超出了投资方的心理预期,双方在价格上没有谈拢导致投资方不参投新一轮的融资;当然,也存在相关的后续对赌条款没有达成一致的认可,即投资者需要创业者提供一些业绩承诺,但创业者无法提出满足投资者要求的承诺。
对于股东撤离的原因,王宇翔分析称,如果股东撤销股权投资,可能是处于投资机构对资金周转的安排,也存在企业的发展达到了投资方的心理预期,虽然依旧看好企业未来发展,但较之继续追加投资可能产生的投资风险及机会成本,选择资金回收及保证现有收益更符合投资者现状。同时,不排除投资者基于对企业或行业未来的判断,认为预期风险过高而及时止损撤离的情形。
何广锋表示,投资后再撤资,如果股权和资金没有交割完毕,的确会出现变卦的可能性。但如果资金与股权都已经全部相互交割,资本方就难以撤资,双方将共同承担问题,也存在投资方将资金分期打到企业账户后,也会出现撤资的情况。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陈克远 赵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