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中国艺术月刊

他们眼中的袁文彬

出处:中国艺术月刊 作者:记者 隋永刚 实习记者 胡晓玉 网编:尹文武 2017-07-13

T04s001

T04s002

T04s003

T04s004

袁文彬有才、有风度,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从最早的“麦当劳叔叔”系列,到“兔子兔子”系列,到“复式经典”系列,还有他的“墙”系列,一直到“朋友圈”系列,袁文彬的绘画风格其实一直是持续推进的,包括他对内容主题的关注,也是非常有关联的。袁文彬的微信朋友圈接近当下的生活,把人物的性格特征、面貌和他内心的感受刻画得淋漓尽致,捕捉得也特别生动形象。因此,这些作品在微信的圈子里广泛地传播,打动了很多人。

微信朋友圈里永远那么丰富多彩,从社会新闻到国际时事,从历史钩沉到苟且生活,从学术展览到朋友新作,总能看到新鲜有趣的内容。微信改变了生活,人们交流的渠道更便捷,世界变得更透明。当然这潜移默化中悄然却深刻改变的还有人的思想和观念。袁文彬用“陌生化”的方式去处理微信朋友圈中的图像,在“放大”的造型中,各种人物悉数出场,如同拉开舞台帷幕的亮相。

T05s001

T05s002

T05s003

T05s004

T05s005

微信中所呈现的事件、故事和人物把我们与具体的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微信中所传播的信息又是杂驳的,甚至是碎片化的,在这样一个十分具体又十分丰富甚至十分复杂的信息图像面前,文彬单刀直入,他抓住了朋友圈这个领域,用大量的肖像画形式来反映他的生活、情感与思想交流的网络。我们看到他的这批作品,有感受的独特性和表达的直接性。在“朋友圈”作品中所呈现的都是他的朋友,朋友这个概念在今天也预示着人们交互交往的关系,原来本不熟悉的人们串联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微信的群体。以往我们谈群体这个概念是用社会身份,比如职业、年龄和阶层来进行区分,可在微信时代,朋友圈所串联起来的世界有了一种崭新的结构。我看文彬的这批作品,既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又看到这些个体之间所共有的一种精神的面貌,特别是他们的神情,因此他的这批作品会给我们带来对身处时代的一种新认知。——范迪安

袁文彬是在2014年夏天一个无聊的午后用水墨即兴涂鸦的方式开始了这场画微信朋友圈肖像的游戏。也许正是心态的放松才使这个系列作品显得轻松好玩,并在微信中得到大家的热烈反馈和赞赏。他的水墨肖像画以浓墨塑形,淡墨成面,时而冲墨为晕,时而笔墨为势,不唯笔力见,全以墨象形,计白当黑中有形有态,真正做到了中西画法的互为体用,令人过目不忘。他的水彩画,以色为块,色色相叠则渍痕显,渍痕相交则表情生。有时,水墨与水彩同时使用,在画面中形成生动与淋漓的相互辉映,令人叹为观止。而后他又将水墨和水彩方面的经验融入油画作品中,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他对油画肖像的重新理解,平面色块与写意笔法的巧妙融合,产生了一批精彩的“意写”肖像,他将物理实像转换成心理意象,相由心生,意到则笔墨生,意在则形色现。捕捉飘忽不定的意象取决于经年历久的视觉训练和艺术修养,取决于对待一切造型语言和技法的融会贯通,对不同材质和手法的借鉴和融合,打破既有章法而为我所用并自成一法。从这样的层面出发,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袁文彬如此热衷于写意性的绘画探索,因为这种方法是对能够在本质上与机械化、数字化、平面化的图像世界拉开最大距离,最能凸显出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高岭

袁文彬现在画的一些很流行的形象,显示出他对社会发展的敏感,对艺术的潮流也有一种敏感。他的画往往不是就画论画,不是因为油画本身,油画大部分是有功利性的,或者叫工具性的。文彬用油画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认识。所以说,文彬这样的画面,实际上是一个外向型的,他和塞尚不太一样,塞尚是关起门来,把几个苹果越画越精致,显示了精微之处。但是文彬的这种画,又不是古典的,他现在展览的作品,这个背景颜色很强烈,一眼就能看到,从颜色、形象的处理很明显能看到时代的信息和改变的东西。这个颜色其实都是主观的,这些色彩在西方艺术史上也是属于很强的表达方式。——殷双喜

这批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更能代表袁文彬,他把对时代、社会变化的诸多敏感,拿到艺术语言中进行尝试,形成了他现在的艺术面貌。这个微信题材不同于他早期《麦当劳》系列,那个系列虽然也是关注社会,但没有注入太多情感。而这批微信系列作品却不一样,这批作品虽然取材于微信平台,但大都是画他认识的熟人。我们都知道微信区别于博客、微博等其他公共平台,基本上都是认识的人才能进入你的朋友圈。这种表达跟原来完全关注社会、关注外在的变化实际上已有所不同。换句话说,袁文彬是把这些人当成了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不仅折射了时代的变化,也折射了自己心理的变化以及艺术的变化等。这正是袁文彬的敏感之处。——杨卫

生活痕迹表现在画面的用光方法,这种光是人造的光,如霓虹灯光,电脑屏幕的光或者手机屏幕的反光等,所以这种人造光和强烈的广告色彩加上细微的表情之间形成了一种情绪上反应,带有一种陌生和焦虑的情绪,这就是艺术作品难以言说清楚的方面,也是难以判断的方面。这些作品对我的吸引力和触动点是让我们感觉到绘画中的很多手段,笔触、厚薄、人物的形,包括表情的区别、轮廓的勾画,是一种描述艺术事件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学院艺术和现代主义绘画的联系。这不是说断就断的关系,这是延续和变化的过程。作为画家一定要体现当下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变化,比如网络的扩张,微信的使用使人们联系更方便和快捷,这是转瞬即逝的当下生活方式。——徐虹

朋友圈自身,跟微博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也许我们觉得它们之间在技术上非常相似,但是其实差异性很大,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人人都可以参与,但是微信是一个带有很强封闭性的空间,所以我们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朋友圈,但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朋友圈,具有独特性和惟一性。那么,基于这种个体性,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圈子、共同体,这些共同体之间有的通过某种社会关系来组织,有时候这个共同体有一个认识上的价值观,有时可能还有靠某种具体知识来组织的。所以当我们看它的时候,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区分。袁文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一个案例,来思考这一主题,微信朋友圈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这是一个当代新媒体,而绘画则是文艺复兴就有的旧媒体,那么,如何使用旧媒介来处理新媒介?对于艺术创新来说,这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盛葳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实习记者 胡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