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文化消费

被遗忘的老年文化消费

出处:首都文化消费周刊 作者:记者 卢扬 王嘉敏 网编:尹文武 2017-07-10

1版s00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消费理念的转变,数量占总人口16.7%的老年人群体,逐渐被视为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股”。但在专业人士看来,目前可供老年人消费的文化产品十分有限,针对老年人群体推出的文化消费内容更是少之又少,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现阶段国内老年文化消费市场仍有庞大的待开发空间。

d1

品类单一待开发

数量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消费群体,但市场中可供老年人消费的文化产品类型却十分单一。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广场舞与艺术培训班在老年文化消费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影视、KTV、演出等热门文化消费类型,却很少针对老年消费群体推出相应的文化消费内容。

“我们当然有文化消费的需求,但是适合老年人消费的文化产品太少了。”62岁的顾女士表示,老年人在进行文化消费时也有“跟风”的现象,当周围的人不是去跳广场舞就是参加书法班、合唱班时,自然会跟随着进行此类文化消费,“我们也希望可消费的文化产品类型能进一步丰富,让老年人有更多的选择,而不仅仅局限于已经司空见惯的几个品类”。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指出,目前老年人群体的受教育文化水平不一,如果相关产业在开发面向老年人群体的文化消费产品时,没有将不同受教育背景的老年人进行区分,自然会削减老年文化消费市场的品类数量,而一些与老年人文化层次不匹配的文化消费产品,同样也难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质量不佳遭诟病

“我母亲退休后报名的舞蹈培训班,此前去参加了一个名为‘第一届中华老年体育舞蹈香港国际艺术节’的活动,谁知这不过是个以演出为名招揽全国各地老年舞蹈爱好者去香港进行强买强卖的购物团。”受访者田女士表示,本来很支持父母参与一些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艺术培训班,但是这些培训班的质量却难以得到保障。

据悉,老年文化消费市场中质量不佳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社区开设的书法培训课结束后,我又交了300元在小区附近的老年人书法辅导班里报了一个月的课程,但是这里的老师十分不专业,教学时也没有耐心。”67岁的武先生指出,社会中有不少老年艺术培训班的教师并没有职业资格证便开门揽客,教学能力也只是平平,虽然大幅的价格优惠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参加,但是很多都没有收获理想的效果,“害怕上当受骗浪费钱,我现在已经不参加这些老年艺术培训班了”。

与此同时,各类文化消费活动,例如参观展览、社区演出等,也因为质量参差不齐而难以获得老年消费者的青睐。老年消费者不买单,部分社区周围的文化消费场所自然难以生存。“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老年人再参与文化消费时便会非常谨慎,目前我父母居住的小区周围,有两家老年舞蹈培训机构已经关门了。”田女士强调。

宣传不足难吸金

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但是目前针对老年文化消费的营销力度却没有跟上。“我特别喜欢看展览,但是又不知道从哪儿能获得展览的信息,有些展览都结束了我才知道,错过了觉得非常可惜。”65岁的周女士表示,相较于年轻人,工作日老年人往往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文化消费,但是很多文化消费产品在宣传时直接忽略了老年消费群体,再加上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让老年人在进行文化消费时遇到了颇多阻碍。

在社区服务工作者吕艺航看来,老年人群体的消费力往往是被低估的,如果文化产品能够加大在老年群体上的营销力度,或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仅是通过发放购物袋与宣传册的方式,便在老年群体中为社区影院营造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在工作日组织的几次观影活动基本场场爆满”。

对此,投资分析师许杉强调,宣传成本低、受众面广的互联网,是大部分文化消费产品的主要营销渠道,但是老年人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与互联网的接触不多,反而更注重传统渠道的营销内容,然而,有大批老年人聚集的线下市场却极度缺乏有效果的营销,让不少老年人不得不面临着“想消费,无渠道”的尴尬。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王嘉敏/文 代小杰/制表

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