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1964年生于北京。自幼习画,职业画家。1989-1991年间曾供职于中国画研究院,现为燕京书画社合作画家。展览:1994年8月,于香港“收藏家画轩”举办个人画展。1998年10月,参加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青年画家邀请展”。2002年6月,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举办个人巡回展。2004年,参加山东艺术学院“北京画家邀请展”。2007年4月,参加香港“青年美术交流展”。2010年5月,在视·巅峰艺术空间举办“无风无雨也飘逝”个展。
《暖暖和风》
《梨花疏影》
《晚风》
石晶画室内景
石晶的作品有着独具特色、一以贯之的艺术语汇:庭院、女子、花卉,构成一处幽静的景致。与悲春伤秋的深闺怨艾不同,石晶笔下的闲趣多于闲愁,装饰性的恬淡色彩勾画出草长莺飞与女子的顾盼,让观者似透过窗棂而赏心悦目。“我并非执着于女性题材和形象,人物只是画面构成的一部分,和黛瓦白墙、花卉一样都是为了传达情绪而存在。”
石晶的画室可以说是燕京文化大院中的一道景致。正如同他笔下的精致庭院,门前被打理得鸟语花香,画室中有游鱼,几案上摆放着丛丛的菖蒲、石斛,与纸笔为伴。石晶给画室取名“拾花草堂”,有拾捡花草之意,“别人不愿费心打理的花草拿给我来继续养活,去野外玩,我也喜好采摘一些草木放在画室栽培,有一个享受的捡和拾的过程”。此外,拾花草堂还取朝花夕拾的含义,“其实画画也犹如捡拾的过程,是学养和人生阅历的积累、堆叠,逐步呈现出自己的面貌”。谈及创作之路,石晶细数了几十年的经历。儿时随父母在西安生活,从小就对美术与手工艺感兴趣。青年时代在北京珐琅厂技校接触到正规的美术教育,当时曾向田世光学习花鸟画,向刘牧学习山水、人物。在装饰色彩学引进国内之初,也接受到了严格的色彩训练,为如今的艺术面貌打下基础。但石晶的从艺之路并不顺遂,在招考中遭遇不公,与美院擦肩而过,曾在多份社会工作中辗转迷茫数年。1989年,经老师介绍,石晶任职于国家画院的中国画研究院画廊,一边从事策划、布展,一边专注于创作。1993年起,石晶成为职业画家,在吸收发扬仕女画家胡永凯的绘画风格基础上,逐步形成今天的艺术面貌。约为十年前,石晶与燕京书画社结缘,长期居此创作。
多年来,人生道路中的起伏与多种经历如同溪岸边的枝枝节节,都被石晶捡拾回来悉心经营,成为艺术上的积淀。院里院外,画里画外,石晶所塑造的世界是内敛的、点滴的、安静的。由于性情洒脱,生活的不公在石晶这里并没有化做笔下的跋扈,“张牙舞爪,不知所云不是好画”。相反,在石晶看来,安静、松弛的人物形象是最美的,能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适合用来传达内心的感受。表现手法上,石晶笔下的画面充满东方意韵,但也吸收了西方的绘画技法。整体构图饱满而形式感强,房檐、窗棂,花草形态与人物姿态相得益彰,在淡彩的晕染下营造出唯美的光影。长久以来,石晶的表现题材单一而纯粹,但就在这一角庭院中,石晶发掘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里有春生夏长,四季轮回,人物凝盼花绽鸟鸣,与岁月形成和谐的对应,在艺术家笔下凝固为灵动的永恒。“我认为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这样一种情愫,都希望有一处荫庇之所。画的作用,不论山水和花鸟,都是人可以逃去的地方。”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实习记者 胡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