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
马春林在画室中创作
《徽居》
《虹关古樟》
《十渡》(局部)
国画家马春林是最早加入燕京书画社的学艺者之一。他回忆起来,那时当然不曾有这间画室,燕京大院还遍布芳草。当时的招考是由王成喜担任考务,并于百余位考生中遴选少数合格者,马春林便是其一。从门市部的书画经营工作到山水画的创作,马春林受教于多位名家,尤得白雪石山水画精髓,并逐步形成了凝练静谧、隽逸通达的个人风格。
马春林画室的正墙上挂有多幅创作,恰好一边是北方山水,一边是南方山水。画桌上则堆栈着厚厚的写生画稿,对景感悟自然,纵情描绘山川,是他的乐事也是要事。马春林表示,燕京书画社近年来设立画室并组织画家写生,为潜心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三年前,马春林成为北京画院李小可山水研究班的一员,又有了更多时间徒步山郊村野,体悟自然之妙。迁安大龙王庙村及远处的明长城,在马春林的笔下显得隽逸古朴,墨色雅致而清透。这幅用迁安纸画的迁安,呈现出马春林独特的艺术语汇。另一幅描绘婺源民居之作,白墙黑瓦马头墙,意境雅逸。原本当地建筑是新旧房子并存的格局,马春林将风格不搭的新房从画面中移出,取而代之,以原汁原味的老建筑拼贴在其上。对景写生时,马春林奉守着李可染提出的“不与照相机争功”,画实景,更注重提纯,将理念揉入创作。马春林回归自然的创作,是临摹后写生,写生后又临摹的反复过程,是一场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的思辨。
无论是大气磅礡的巨制,还是精致的田园小品,马春林笔下着色的景致总是清旷雅致的,青绿、浅绛,点染之间恰如其分。然而他表示,水墨的最高境界还是在于纯墨,未来还需在墨色上苦心经营。“为什么有些作品很高明?是因为墨的深浅层次得当,位置经营得正确。”马春林表示,艺术家现在总在追求个性的语汇和风格,但这件事并非一蹴而就的,要一步步积累、概括。
在外是纵游山水自然的问道者,在画室内,马春林将书法也当做日课。勤练行书是自画自写的题款所需,也是为了让线条成为画面中坚实的骨骼。“将写字的线条转化到树枝上,太难了,但时间久了总能看出力度来。”先前有评论称马春林属于李可染所提倡的“苦学派”一路。他认为艺术无坦途、无捷径,始终坚持不渝地在生活中感悟,扩展创作题材,提升作品的境界。问道自然,于心求索,在此画室的方寸之间成就了他笔下一片辽阔的诗意天地。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实习记者 胡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