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旅游 > 餐饮

京菜馆流行贩卖京味儿文化

出处:餐饮周刊 作者:记者 徐慧 李振兴 网编:张兰 2017-05-23

C2017-05-24美食周刊4版01s003

C2017-05-24美食周刊4版01s002

C2017-05-24美食周刊4版01s001

C2017-05-24美食周刊4版01s004

本期主角:京菜

■初尝理由:

初夏随着气温飙升,不少人食欲减退,用小吃替代正餐成了不错的选择。除了羊肉串、烤冷面、凉皮等外来小吃外,北京本地也有不少传统小吃,如茶汤、爆肚、焦圈、豆汁等,这些传统小吃也是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北京商报记者特意前往两家以北京小吃闻名的京菜馆——茶汤李和四世同堂,追寻记忆中的京味儿。

茶汤李(和平里店)鼓励顾客不开发票

1

19时30分左右到达四世同堂(车公庄店),门口已经有10余位客人在等位。等位区域提供了纯净水和饮料,但饮料需要扫描二维码才可以饮用。服务员通过点餐信息系统下单很快,5个餐品10分钟左右就上齐了。就餐时,服务员在身边随时服务。店里每晚18-20时设有京韵大鼓表演。置身满是京味儿文化的氛围中,听着京韵大鼓,品着京味儿美食,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老北京胡同。

到达茶汤李(和平里店)是17时20分,店内就餐人数不多。记者自行选了座位,并没有服务员跟进点餐。无奈记者自己去取来菜单,并且叫服务员点餐。服务员对餐品较熟悉,能迅速解答消费者提出的关于茶汤的原料、吃法、制作方法等相关问题,并且在顾客就餐前,提醒茶汤不能搅拌,杏仁露需要搅拌等食用技巧。不过餐后结账时,这里的服务员第一时间提醒消费者,如果不开发票可以赠送一罐饮料,令人不免对该店是否偷漏税存在怀疑。

点评:茶汤李主要以小吃为主,餐品较少,服务员熟悉所有的菜品,能够及时回应消费者的询问,但针对消费者细致的服务仍不到位。四世同堂的京味儿服务更足,体验更丰富。

四世同堂(车公庄店)环境北京味儿浓

2

四世同堂(车公庄店)的门头是典型的传统中式门头。进门的等位区,右侧是一面影壁造型的装饰,上书“四世同堂”四个金字,下边放着一条古典长凳。柱梁都采用祥云、飞龙等雕花图案。通往二楼的楼梯边上,悬挂着数块老牌匾,都是北京的老物件。进入大堂,正对门口的是一个鸟笼状的餐桌,两边是连廊,尽头是一个戏台,几位老艺人正在演唱京韵大鼓。环境和曲乐相辉映,使人仿佛置身老北京的胡同中。店内墙壁采用壁画装饰,以人物画为主,有的则是砖雕,包括梅兰竹菊的元素,餐桌也都是木质,显得古朴典雅。

相对于四世同堂,茶汤李(和平里店)的装潢要简单得多。灰砖墙纸装饰的墙面上挂有很多装饰,多数是国画,也有知名人士到茶汤李就餐的照片。红色的灯笼带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窗户上贴着红色大福字的窗花。该店就餐面积较小,只有一间包间,其他都以四人桌的散座为主。

点评:四世同堂将老北京的胡同标签用到装潢上,加上京韵大鼓的配合,整体环境洋溢着浓郁的老北京文化。茶汤李的环境布置也体现了老北京文化,但深度、广度不及四世同堂。

茶汤李(和平里店)小吃精致、菜品逊色

3

茶汤李以售卖茶汤为特色,除了经典茶汤,店里还提供杏仁露、油茶、菱角茶等其他五六种茶汤,每一种的制作方法都有所不同,配料也不同。记者在店内看到,这里的配料大概有七八种,包括红糖、芝麻、果脯、葡萄干、杏仁等。据制作茶汤的服务员介绍,各种茶汤的吃法也有讲究。比如茶汤要用一种铜质平勺吃,不能搅拌,而杏仁露用一般的勺子即可,需要和配料搅拌均匀后食用。茶汤的质地细腻,拌上配料,香气醇厚。杏仁露晶莹剔透,入口唇齿间皆是杏仁香气,甜甜的味道,令人欲罢不能。不过茶汤李的正餐则逊色得多,不仅装盘不讲究,凉拌菜调料都没拌开,吃了一口盐;煨牛肉味道不错,但肥肉太多。

四世同堂的小吃不及茶汤李用心,这里的茶汤和杏仁露都配了红糖,口味单一,吃法上也没有任何提示。但正餐制作较为精致,爆三样刀工细致、入口很嫩、香味十足;乾隆白菜甜咸适中,炖牛头瘦肉较多。

点评:茶汤李凭借对食品的深入,对茶汤的制作、选料和吃法力求精益求精,但是在正餐的处理上略显不足。四世同堂则相反,正餐很细致,但在茶汤的制作和吃法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北京商报记者 徐慧 李振兴/文 张彬/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