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创新还是产业升级都离不开人才。站在全新的发展风口下,吸引更加多元化的人才尤为重要。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人才的引入以及善用对于一家公司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普华永道中国政府与监管事务主管合伙人吴卫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才引进对于推动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专业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会给双边发展带来一些积极影响,更容易发现富有价值的双边贸易机会。
“新十条”增加企业稳定性
“外籍人才出入境改革‘新十条’的推出以及综合试点示范区的设立对企业来说是一颗定心丸,将高端人才锁定在朝阳与顺义,对于企业来说增加了稳定性。”在朝阳区、顺义区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揭牌会议上吴卫军如是说。
5月,北京市朝阳区、顺义区两个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正式揭牌,这意味着公安部批复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朝阳区、顺义区)1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正式启动实施。外籍人才出入境改革“新十条”中,对于管理型人才的引进也尤为重视,并且设立外国人服务大厅,提供新政策咨询、申请受理、证件发放等一站式服务。权力的下放以及对于阶段性人才需求的把握为京津冀区域提供了样板和示范。
在接受采访时,吴卫军坦言,人才是为企业、组织和社会带来超额创造性价值的资源。他们往往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和骨干,具有高流动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引才计划,在设计上是否合理,有无足够的优越性,会直接影响人才向哪里流动。谈及外籍人才出入境改革“新十条”的推出,吴卫军表示,北京市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并放宽对外国人在中国申请永久居留的限制条件,是引才计划的又一重大配套措施,对于推动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企业为人才引进“筑巢”
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吴卫军强调政府扮演的是“搭台”的角色,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而企业提供的是例如工作岗位、薪酬、跨文化团队合作等可以被直接感知的具体内容,扮演的是为国际人才“筑巢”的角色。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吴卫军看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未来金融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也都要跟着“走出去”,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提供支持。“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际化服务业人才队伍。而将优秀的国际人才引进中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吴卫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在企业扮演国际人才“筑巢”角色的同时,吴卫军以普华永道经验为例表示,除为国际人才工作和生活提供周到的手续便利,比如协助办理工作签证、居住证、永久居留证、统一缴纳社会保险、为外籍员工的下一代在中国就学提供帮助等外,还要营造跨文化合作的企业文化,尊重多样性,展现包容力,努力降低外籍员工融入本地团队的成本。谈及此,吴卫军补充道,2016年普华永道中国共引进外籍专家447人。在普华永道高度协同的人力网络下,国际人才被系统性地组合进入相关业务模块,他们带着域外知识和本地团队进行结合,发挥了其作为连结中外前沿技术的“知识桥梁”效应。
另外,吴卫军还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了作为国际性企业普华永道在引进人才方面的做法。普华永道中国引进国际人才大致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基于业务需求,另一类是全球网络下的其他成员,为培养具备中国业务经验的专业人才,委派他们到中国工作和学习。
增加双边贸易机会
在提及人才引进对于服务贸易的影响时吴卫军引用了邓小平在1985年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搞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知识人才。我们最大的弱点恰恰在这里。知识不足,人才不足。请外国人来,就是请他们提供知识。让他们来当顾问或到企业里任实职都可以。”
吴卫军坦承,专业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会给双边发展带来一些积极影响。诸如,引进国际人才为东道国开拓其母国市场提供了支持。流入东道国的外籍人员因为熟悉其母国的文化知识,并又了解东道国的市场现状与需求,因此更容易发现富有价值的双边贸易机会。从发达经济体引进高级别管理、技术和研发人才,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吴卫军强调,北京在扩大服务业开放的过程中希望争取国际知名的高新企业在本地设立研发中心,就展现出北京借高端国际人才驱动技术创新的发展思路。促进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当人才在国际间自由流动起来,将使得一流的人才与优秀的市场、出色的项目以及有未来性的企业之间相应匹配,让“良禽择木而栖”。提及此,吴卫军又谈到了外籍人才出入境改革“新十条”的推出以及综合试点示范区的设立,他表示,朝阳区的人才引进战略中包括了国际实习生的名额,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当前市场上人才的争夺战已经前移,对于优秀人才,应当在年轻时就将这部分人群吸引到中国,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优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提供铺垫。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