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角:台湾菜
■初尝理由:
台湾菜向来以“一清二鲜三快炒”、海味丰富、羹汤滋补为特色,口味清淡、菜品精致,契合时下新一代主流消费群体的偏好。初春时节,火锅的热度逐渐消退,清淡的台湾菜逐渐受宠。事实上,台湾菜是以闽菜为基础,融合了中国八大菜系以及荷兰、日本的饮食元素,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与以鲁菜为基础,荟萃了国内、国际饮食精髓,最终形成独特个性的“京菜”可谓异曲同工。本期,北京商报记者选取了在北京颇有名气的台湾菜品牌度小月和鹿港小镇进行体验,希望能够给同为融合菜系的“京菜”的发展带来借鉴。
度小月(王府井APM店)服务员善于推荐菜品
度小月的菜单共计20多道菜品,罗列得非常清晰,顾客点起来很方便。负责点餐的服务员能够详细说出每道菜的特点,并重点推荐了新推出的菜品佛跳墙,包括菜里所用食材、烹饪方法等都进行了详细介绍,会让顾客有种很想尝一尝的冲动。当顾客听着介绍不知不觉点多菜品时,服务员也会很友好地提醒菜品可能过量。这家餐厅上菜速度很快,下单5分钟内所有的菜品就基本上完。就餐期间,服务员会根据顾客用水情况,不定时地添加茶水,并定时清理垃圾,查看水单,看菜品是否上齐等。
从服务上看,鹿港小镇和度小月二者差别不大。点餐时服务员主动询问是否有忌口,5分钟内几乎所有餐品都已到位。就餐过程中,服务员都能够较为及时地响应顾客需求,当顾客发现菜品有问题时,服务员及时进行了更换。不过负责开票的服务员较为粗心,邻桌客人的发票抬头写错了字,不得不重开。
点评:这两家餐厅服务的整体水平较高,而且服务员的平均年龄都偏大,特别是度小月店的服务员年龄更大,普通话水平不高,在与顾客沟通过程中可能产生误会。
度小月(王府井APM店)就餐拥挤
4月9日13时左右,北京商报记者来到王府井APM的度小月餐厅时已过了就餐高峰期,但时值周末,王府井APM 5层的客流量不少,度小月餐厅内部已经坐满,但门口条凳上没有等位顾客。服务员表示:“周末中午通常都要等位15-30分钟。”餐厅整体感觉很暗,整体墙面和屋顶装潢都采用了黑色,远处墙面也使用黑色玻璃装饰,有一定的反射效果,让原本不大的餐厅看起来大了不少。进门右手边是一个各种卤制品的制作区,左手边是主要的就餐区。总共大概20张餐桌,除了2张8人桌外,其余均是2人桌,不过工作人员会根据顾客需要将这些2人桌自由组合成4人桌、6人桌等。屋顶悬挂的数十个红色孔明灯造型的灯饰十分耀眼,每盏上都写上了吉祥如意、前程似锦、年年有余等吉祥话。此外,每张餐桌都有一个射灯,将桌上菜品照得更显亮丽。不过由于面积较小,满座的情况下显得很拥挤。
19时,北京商报记者又来到同层另一家经营台湾菜的鹿港小镇。鹿港小镇餐厅面积较大,两面与通道相邻,通过大块玻璃隔开,整体显得宽敞明亮。屋顶使用白色,配以黄色的柔光,整个店面格调氛围令人很舒服。墙面上玻璃拼出的不规则线条,互相交叉,现代感十足。桌椅多数为方桌,四把凳子各占一边,显得很宽松。就餐高峰期,餐厅因两面与通道相连,周围噪音很大,与店面播放的音乐掺杂在一起,显得更为嘈杂。
点评:度小月和鹿港小镇在王府井APM的店面面积相差较大,环境装修风格迥异,就餐高峰时,度小月店显得拥挤,而鹿港小镇则显得宽敞。两家店面整体就餐环境都略显嘈杂。
鹿港小镇(王府井APM店)虾线未清理干净
度小月APM店最受欢迎的是百年传承招牌担仔面,点菜率一直稳居第一位,但味道实在是有些寡淡,并且面条的量不多,面下边一多半垫的都是豆芽。其他的产品口味还是值得称道。度小月餐厅的招牌黄金虾卷,外皮酥脆,虾仁弹劲十足,清香扑鼻,酱汁酸甜适口,锦上添花,但只有三只虾卷,确实较少。一盘百年甘味豆豉炒龙豆炒得有些油腻。
鹿港小镇的担仔面相对食材量大,虽然使用的是鲜虾制作,但虾线并没有清理干净,令人食欲大减。服务员了解后,主动进行了更换,但换回的新面,面条和食料有些杂乱,并不像一碗重新制作的担仔面。菠萝油条虾也是这里的招牌菜,油条里面包裹的是肉馅,在肉馅中央有一个虾仁,上面有均匀包裹的沙拉酱,如果吃油条觉得有些腻,来一块菠萝,正好解腻。
点评:鹿港小镇的菜量较大,但价格也较高,一般菜品价格都在50元以上。度小月店菜量较小,口味不错。不过,现在台湾风味的餐厅越来越多,如果餐品品质没有提升,必然会导致客人流失。
北京商报记者 徐慧 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