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潘家园

一寸芦苇一寸金 芦苇画近年受宠

出处:潘家园周刊 作者:丁茜 网编:张兰 2017-04-06

C2017-04-07潘家园周刊3版01s001

芦苇画是白洋淀特色民间艺术,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美誉。近年来,芦苇画日益成为人们家居装饰、亲友馈赠的佳品,价值也水涨船高,作品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上千过万元,艺术巧思匠心创造的价值点亮了绿色艺术品致富之路。

历史:“画荻教子”与芦苇秆

中国古代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叫“画荻教子”,是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4岁丧父家中贫寒,其母亲一心想让他读书,却买不起纸笔,于是用荻草秆(芦苇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后人以此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历史上更早关于荻的描述是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其中葭即指芦苇。白洋淀芦苇作为大自然的植物,最早被用做工艺画是在明朝初年。白洋淀6月萌芽后的芦苇具有韧性好、耐烫、易保存、不易腐烂等特性,原料广且特别,白洋淀年产芦苇可达16万-17万吨,芦苇画逐渐衍生为一种民间艺术并造就了一方产业。而今,白洋淀芦苇画制作与传承人杨志广已在潘家园市场经营多年,能工巧匠们的点“秆”成金术发挥出芦苇艺术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环保价值,成为市场亮眼的“绿色工艺品”。

现状:芦苇不值钱 艺术抵千金

芦苇画题材广泛,从历史典故到现代生活,绘就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市井民情。它使用纯天然芦苇,经分类、切割、雕刻、编织等多种工序制作而成。作品中80%为芦苇自然色,20%左右因熨烫碳化而成,无人工色,古朴典雅、返璞归真、自然大气。

工精出匠心,小小芦苇做成动物, 活灵活现;做成山水, 如临其境;做成花鸟, 如闻其声, 具有浓郁的汉族水乡文化风情。在匠师们的手下,花草鱼虫、人物建筑、山水风景尽情展现,栩栩如生,且彰显了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受到人们喜爱。市面上的芦苇画价格趋平民化,日用家居装饰与朋友馈赠选用较多,百余元即可选购一幅特色作品。

市场:外国宾客喜爱芦苇艺术

一位外国宾客来到杨志广的摊前,对着一幅芦苇工艺画作品《回家》观赏许久,画面是一位忙碌整日的农人挑着扁担回家,因语言交流不便,杨志广指着作品简单说道:“Go home”,外国朋友一下子就笑了,爽快掏出一张百元大钞买走了作品。艺术是相通的,跨越国界也同样能体会到其中蕴藏的含义,在外忙碌一天、一月或一年的人们带着疲惫、收获与喜悦回家。

一对外国夫妇也十分喜爱芦苇画作品,在选购完的第二天早上又特意光临杨志广摊位前,再次挑选了几幅作品并一同留影纪念。

工艺:芦苇画制作方法

芦苇画制作基本技法包括:整料、剖分工艺、剪贴工艺、烫熨工艺、剪穗工艺、描图工艺、粘贴工艺及装裱工艺等制作过程。(以下是作品《全五德》的部分流程)

整料是选取芦苇的原材料,通常挑选高度在2-6米,粗度适中、直立光滑、洁白干燥的优质芦苇,修剪成段。

剖分工艺是将选好的芦苇清洗干净,在清水中浸泡,沸腾5-10分钟取出,目的是将芦苇软化,防止在烫料过程中发生干裂现象。烫料过程就是将芦苇剖开,并在高温熨斗作用下压成平整的芦苇片。

烫熨工艺是芦苇画制作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画面中颜色深浅明暗的变化,都是通过熨斗和烙铁烫出来的,根据熨斗和烙铁对芦苇熨烫时间的长短,可以烫出深糊、深中糊、中糊和浅糊等不同的颜色。

剪穗是在芦苇画制作中,动物的绒毛、植物的花蕊、人物的毛发都是用剪穗的手法一剪刀一剪刀剪出来,又一层一层粘上去的。这种制作工艺是芦苇画所特有的。芦苇画基础颜色是黄色,所以最适合用黑色丝绒布做衬底。粘贴从大到小,将制作好的零部件分别粘贴在绒布上,一幅芦苇画便做成了。

未来:芦苇画拓品牌之路

提到芦苇画不能不提杨丙军,他是芦苇画创始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8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画院,师从勒尚谊、文金扬、钱少武等,其作品影响较大,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展览奖项,并代表河北芦苇画参加了中国成都举办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如今,白洋淀地区的芦苇画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建设有白洋淀芦苇艺术馆、芦苇画廊,并组建集团上市公司。面对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无论是工艺大师还是销售商家,芦苇画工艺制作与传承人都希望将芦苇艺术的种子播撒四方,甚至能在异国他乡的土壤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丁茜)

右侧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