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第十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11月25日举行。北京商业高峰论坛由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和北京商报社联合主办,十年一以贯之,同时推陈出新。在这个论坛上,我们热议过世界城市的建设,探讨过国际商贸中心,研究过北京服务,交流过零售革命,争辩过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商业机遇,点评过“+互联网”的商业生态。今年我们又将视角切入“社区商业”这一与民生息息相关同时又包罗万千的老业态、新生态,不管从政策制定倾向还是商业发展趋势上来说,社区商业都已经显现出北京商业风口的迹象,那么,社区商业的风将往哪里吹,参与北京商业高峰论坛的上百位官产学研各位人士,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主办方致辞
对社区商业要有足够的想象力
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会长于学忠
每年的这个时间,在北京十大品牌评选之前,北京商业高峰论坛如约而至。品评过去一年的商业故事,探讨未来一年的商业趋势,这已经成为北京商业人士每年必赴的“时间之约”。今年是第十届,十年一诺,初心不忘,风景这边独好。
2016年即将过去,北京商业再一次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在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一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北京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一抹亮色。具体而言,今年北京商业在生活性服务业和跨境电商消费上“更上一层楼”,对它们的成长空间,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想象力。
社区商业存品牌洼地
北京商报社社长邱成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毛细血管,也是人文活力的重要来源。当前城市商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区商业消费需求和落后的社区商业供给之间的矛盾。城市中产越来越庞大和成熟,他们的消费习惯,使得社区商业的发达成为可能。社区商业的体验性和便利性,也使得线上、线下企业相亲相近的气息转厚。这是社区商业的机会。
社区商业百花齐放,包罗万象,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都在编织着社区生态之网。高冷不是社区商业的主旋律,它的关键词是餐饮、洗衣、药店、生鲜、养老,是便利店、健身房、快递柜、宠物店和综合体。它们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精致生活和体面劳动,是已经野蛮生长但仍处于品牌洼地的新型消费,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权威声音
社区商业需要在软、硬、快、慢下功夫
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升
社区商业发展好坏至少在软、硬、快、慢四个字上下更大的功夫,做更多的功课。所谓“硬”不言而喻,社区商业发展还需要一定的设施载体空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北京的社区商业特别是连锁商业的发展,从门店的角度说应该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做了每百万人口14个店,这个层次和发达国家相比是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水平,硬件不足仍然是社区商业发展基础。
所谓“软”,社区商业的企业形态和业态比较多,在发展的软环境特别是标准化方面还有差距。一定意义上,规范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不够或者是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商业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合理扩张。所谓“快”就是适应现在都市生活的需求。所谓“慢”,社区商业有别于其他的商业业态,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怎么样让社区商业能够真正让市民感觉到除了商品的品质,或者是使用价值满足以外还有心灵的价值满足。让社区商业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社区商业面临老龄化挑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立平教授
社区商业中面临的历史性变化。展望未来社区商业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样应对老龄化来临的问题,据咱们国家权威统计到2030年有三亿人口超过60岁,其中有7000万是失能老人。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养老方式肯定不能走西方的道路,要依靠居家养老。你没有社区商业居家养老根本不成立。未来5%都是空巢老人。这给社区商业提供了问题,怎么样兼顾社区商业和失能老人的问题。
北京市现在城市当中面临着两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一是高房价问题;东城、西城、海淀房价突破10万,通常一个超市很难在这个地区开店。而是城市化过程当中,城市中心建CBD建金融街,整个地区也没有开店基本条件,店铺稀少。既然社区商业是一个为民服务的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它很重要的责任。
独家发布
社区商业进入3.0版本
北商研究院首席商业研究员李铎
社区商业完全是我们离不开的业态,根据调查显示500块钱到1000块钱每年的销售者达到了41%比重,36%消费者把这个数字提升到2千元,下一个是5千元这个是社区消费者消费最多的数据。
我们做了样本调查,抽取12个社区问卷1500份,20位记者。通过这份报告还原真实的社区生态,调查结果现代社区商业最突出的特征目前覆盖了20大业态,基本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娱乐、养老、健身、美容等范围。我们发现,社区商业还有很多痛点,比如,品牌化不足、特色化难呈现、业态相对低端等。但是现在很多互联网服务通过社区进入千家万户,这也是社区商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也表示,社区商业从最初的野蛮生长状态,到后来的品牌连锁化进入状态,直到现在开始进入互联网化改造的3.0版本。
超级提问
问:果多美作为北京规模最大的水果超市,它的出现和成长解决了什么痛点?随着各种商业业态的完善,生鲜超市、电商等购买渠道崛起,果多美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果多美董事总经理张云根:
果多美在经营时,发现超市水果有一个痛点。当我们去超市买水果的时候,发现水果都是别人挑剩下的。果多美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探索了新模式,我们的模式是每日新货,不让挑不让选,薄利多销的特点。
北京满大街都是水果超市,购买水果的渠道也很多,但是老百姓要的不是高端,老百姓要的不是品质,老百姓要的是物美价廉。生鲜最大的风险是损耗,果多美去年全年损耗只有1.68,这个数字意味着果多美在核心竞争当中跟同行相比至少争取了5-6个点的空间,这就是成长的密码,我们以后会坚持这个方向走下去。
问:在大多数餐饮企业都往购物中心扎堆的时候,华天为什么专门开在社区周边?
北京华天饮食集团总经理贾飞跃:
做社区餐饮是华天的传统,华天一直是以传承中华老字号,中华优秀餐饮记忆为使命,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民生服务,为居民提供更方便更健康更快乐的服务,这一直是我们的责任。
养老市场还是很广阔的,在这方面我们做一些准备。比如说近期很快有一家直营店进行中老食品改造,研究适合老年人营养的菜品。从整个的居民消费需求出发,也进行了消费升级。当然还有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包括第三方O2O平台,我们做社区养老第一步是食堂改造,另外整合到社区平台,通过这些措施一个是自身进步,另外和同行一起开拓好市场,为居民服务好,发挥我们所做的功能。
问:之前有一种说法,北京的气候和生活习惯不适合便利店发展,那为什么这两年北京便利店发展如此迅猛?有很多新的便利店品牌进入北京,7-11如何应对?
7-11北京副总经理吴萌:
对于7-11来说,2004年进入北京,北京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从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来说在中国是首屈一指,包括人的素质也是非常高,这个酝酿了便利店土壤。另外在那个时候,北京的便利店还没有那么多的品牌,由于这些因素让7-11能够扎根、发扬光大。
现在北京的便利店发展态势很不错,尤其是在商务部门推动下,大家认可的数字是两千多家。北京7-11规模还不是很大,只有200多家,我们十分重视这个行业的后进者。对于我们来说,经营观念一定要形成差异化,不管是在商品上形成差异化,在服务上也要形成差异化,只有形成差异化,这样才可以把不同的便利店体验开。我相信未来有品质的商家会凸显出,会成为未来的领跑者。
180秒解锁社区商业
平台整合资源进社区
诚和敬驿站总经理张帅一
诚和敬驿站,它是一家养老公司,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养老企业。前几年在北京做大型的养老机构,从去年把目光转到社区和居家,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北京的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养老驿站就是以实体的服务站点为支撑,做老人和他的家人最值得信赖的管家,把很多的慰劳服务的资源通过这样的平台做整合。希望把驿站平台和客户资源贡献出来,能够让更多做社区业态的企业,把好的产品和服务带到我们的驿站平台。能够让老人和他的家人就近的享受社区服务。
做有温度的社区企业
超市发副总裁赵萌
超市发是典型的社区商业企业,我们认为要做好和社区的温度。一是商品温度,包装商品没有温度,所以电商做的很好。恰恰有温度的商品电商做的不好,我们实体店尤其是社区商业战略可以在有温度的商品做更多的文章,因为我们距顾客最近。第二点要做服务的温度,看好邻里间的温度,这种温度只有靠时间积淀和沉淀才能得到,我们在这方面加强。第三,人文关怀温度。我们是国有企业还要作为社区的一分子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点很重要。
赋能社区小微企业
口碑网副总裁蒋青
社区商业一个是多业态的小微企业,虽然现在进入了3.0阶段,其实今天很大一部分还是1.0-2.0过渡的阶段。另外一种新业态是社区综合体,这两种大的分类上面都有不同的诉求,我们看到的多业态的小微企业面临两低三难。两低营销效率比较低,管理效率也比较低;三难获客难。口碑网在这方面首先给所有的业态提供便利、快捷的支付解决方案。同时在这基础之上,结合阿里的大数据为这些业态在不同的场景里面做不同的赋能。
立足社区做大链接
北京鹏博士电信传媒公司总经理刘杰
社区商业有几个问题,一个是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第二越来越高的房租成本。过去15年做了一件事情立足社区、立足家庭、深耕社区、做大链接。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获取到家庭用户有哪些隐性的需求,我们都可以通过平台开放通讯能力和服务能力帮助商家更快更精准更高效找到客户,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圆桌对话:“老字号”的社区新战略
便利+新鲜对抗电商
味多美董事长黄利
我们20年来,从第一家店开始深耕社区,主要是在社区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冲击着很多的实体店,我们作为实体店怎么生存?重点是贴近社区对他来说更方便。我们开300家店就在你身边让你更方便,我们利用300家店将来开到500家店,为线下的配送做准备,配送到顾客手中更快速。还有一点怎么做到更新鲜,更新鲜是现场烘烤、现场制作,作为社区店最重要是便利,第二是新鲜,有体验感。我们计划在北京开500家店,大部分还是深耕社区。
餐饮贴近社区是刚需
和合谷董事长赵申
我们在北京有100多家店,我们在三个领域做了探索。社区店占整个门店十分之一,用了十年的探索,作为快餐本身做的是贴近老百姓的服务,它做的是刚需。我们前十年做了一百家店,现在从一百家店到一千家店的目标,做了统计大概140个街道有2554个居民居委会社区,要10个社区建一个店就是250家店,这个前景非常广。第一阶段做出250家店,3-5年再做成1000家店。另外餐饮的时效特别重要,最后一公里很重要。我们进入社区便民解决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要做的事太多了。
常年扎根社区
北京稻香村常务副总经理池向东
从一开始我们就是把自己定位为贴近老百姓的品牌,从开店选址都是贴近这个中心。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很明确提出来要搞社区店,而且把社区店的标准、面积、选址规定的很清晰。我们的社区店和其他还不太相同,我们还包括过去的讲法叫工商一体的社区商业。
80后已经进入中年,80后、90后成为新生代的消费者和主力,我们自己在产品结构优化和服务方式上一定进行调整,也包括互联网,尽管互联网对我们实体零售有影响,但是我觉得对整体食品的影响还不是特别厉害。不管有没有互联网,我们自身走到现在也需要转型,也需要拐个弯,更好的来适应新的消费者,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从战略来讲,我们也在转型在调整,需要新的产品和服务方式。也希望在引的渠道方面下点功夫,不然也很难做到持续增长。
社区百货更了解顾客
甘家口大厦副总经理王迎
社区百货特定的顾客相对多一些,流动的顾客相对少一些。长时间在社区当中,对客人的习惯和需求比较了解一些。作为社区百货店17年来能够服务社区、依托社区的理念,17年不变。从商品定位和业态组合和环境服务改造上,这几个方面根据社区的需要不断的去调整做文章。
甘家口百货作为翠微股份旗下的子公司,也是一家社区店,我们一方面在股份制公司整体部署下的工作进行展开,同时甘百也有微信平台,我们不光把服务带进社区,也要把信息带进社区。也要把信息跟社区进行整合,通过信息有很多的粉丝,有更多关注甘家口大厦的商品包括活动,我想一步一步逐步完成线上线下的整合。
2016年度(第十二届)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启动
北京商业高峰论坛是北京十大商业品牌大型公益评选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今年已经进入到第12个年头互联网时代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新变化,居民供给也提出了新需求,新需求就意味着新市场。随着北京首都核心功能地位的凸显,一些新兴的业态不断的涌现,商业服务业面临新一轮的升级,所以2016年度(第十二届)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活动的主题定为“新供给、新生态、新机遇”,在这里也诚邀广大的商业企业报名参选,寻找本年度的商业评选榜样,关于北京十大商业品牌评选的具体细则和章程欢迎大家关注活动的官微和官网。
第二现场
2016年度(第十届)北京商业高峰论坛实现了双现场双舞台。在论坛举办的同时,由北京商报社和北京时间联合推出的第二现场直播间里,嘉宾们也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同时有数万人在直播平台参与到社区商业的话题讨论中。
精彩花絮
▲北京商报社社长邱成军、北京商报总编辑李海与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会长于学忠亲切交流
▲北京商报社副总编辑白森森主持论坛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与北京肯德基总经理赵莉热情交谈
▲与会嘉宾阅览《北京商报》